
木工;工匠。《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先是震于外寝,匠者以為不祥,将加治葺。”
“匠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匠者”最初指木工或工匠,特指從事手工技藝的勞動者。例如《莊子·逍遙遊》中提到:“匠者不顧”,描述工匠對不符合标準的木材不予選用。
古典文獻:
源自《莊子·逍遙遊》,原文以“匠者”指代木工,強調其對材料的選擇标準(如“不中繩墨”“不中規矩”則棄用)。
南朝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中也有“匠者以為不祥”的記載,進一步印證其工匠含義。
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釋義将其擴展為技藝高超的能工巧匠,強調專業性(如提到“形容精通某種手藝的人”),但此用法更接近比喻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引申義的具體語境,可參考《莊子》及相關成語詞典。
《匠者》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機械制造者、工匠,指那些以巧妙技藝制造出各種物品的人。
《匠者》的部首是匚(方),筆畫數為6畫。
《匠者》一詞最初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來描述古代巧妙技藝的制造者。
《匠者》的繁體字為「匠者」。
在古代,漢字「匠者」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這位匠者精心制作的木工藝品展示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2. 古代的匠者需要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成為行業的精英。
3. 這座古老的建築是由匠者們親手打造的,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藝術。
匠人、匠心、匠藝、技藝精湛
工匠、技師、職人、巧手、能工巧匠
業餘、外行、菜鳥、不熟練、文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