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intly signed;jointly] 許多人聯合署名
聯名上告
聯名緻電
聯名禀赴各大憲。——《廣東軍務記》
共同具名。《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 貞觀 禦書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請與宰相聯名跋尾。”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于是 天民 等五十三人,聯名緻書于公。”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五:“于是他和我聯名,當下發了兩通電到 廣州 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聯名漢語 快速查詢。
“聯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án míng,指多人共同署名或聯合具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共同署名
指多人聯合籤署同一份文件或聲明,常見于正式文書、請願、提案等場景。例如:“聯名上告”“聯名緻電”。
例句:聯名禀赴各大憲。——《廣東軍務記》。
詞源與曆史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描述官員因職位較低,請求與宰相共同署名文件的行為。
根據《搜狗百科》,聯名的作用包括“壯大聲勢”或體現集體立場,例如“色厲内荏者盡如此”。現代用法中,常見于法律文書、社會活動或商業合作(如品牌聯名,但此義項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廣東軍務記》或《新唐書》相關章節。
《聯名》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指的是多人籤署同一份文件或文件上的署名。通常用于表示多個人或組織對某一事項的共同表态或支持。
《聯名》的拆分部首是聯口三,是一個漢字偏旁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含義。《聯名》的拆分筆畫為6畫。
《聯名》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封建禮教中的“聯名玺”來表達聯合訂立契約或共同籤署文件的意願。隨着時代的發展,《聯名》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為表示多人或組織共同表态的用語。
《聯名》的繁體字為「聯名」,字形保留了原來的基本結構和意義,隻是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差異。《聯名》在古代常使用的寫法為「聯名」,字形上保留了現代繁體字的特點,但部分筆畫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差異。
1. 很多科學家聯名呼籲政府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2. 這份請願書已經收集了1000多個人的聯名。
聯名制、聯名信、聯名請願、聯名批評
合作簽名、合署名
獨自簽名、單獨署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