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服的意思、箕服的详细解释
箕服的解释
亦作“ 箕箙 ”。箕木做成的箭袋。《国语·郑语》:“檿弧箕服,实亡 周国 。” 韦昭 注:“箕,木名,服,矢房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作“萁服”, 颜师古 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回:“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词语分解
- 箕的解释 箕 ī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箕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jī fú
- 词义:指用箕木制成的箭袋,是古代盛放箭矢的容器。在《国语·郑语》中有相关记载,常与“檿弧”(桑木弓)并提,如“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暗含预言周朝灭亡的典故。
历史典故
据《国语》《汉书》等文献记载,“箕服”与“檿弧”共同构成周朝灭亡的谶语。传说周宣王时期,有童谣预言贩卖桑木弓和箕木箭袋的人将导致国家覆灭,最终应验于褒姒之乱(周幽王宠幸褒姒导致西周灭亡)。
用法示例
- 文言典籍:如《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 现代造句:例如“考古出土的箕服,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兵器文化”。
补充说明
不同文献对“箕服”的材质存在解释差异:
- 韦昭(《国语》注)认为“箕”为木名,“服”指箭袋。
- 颜师古(《汉书》注)提出“萁”可能是草本植物,用以编织箭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郑语》《汉书·五行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箕服
箕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zhù)和朱(zhū)。它的总笔画数为11。
箕服在古代的书写形式和现在有所不同,以繁体字为例,箕的繁体形式为篪,服的繁体形式为袱。
箕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族建国初期,它指的是古代的民族服饰之一。据史书记载,箕服是当时汉族统治者使用的一种特殊服装,在正式场合穿着,代表着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关于箕服的例句:
- 他穿着一身华丽的箕服,令人叹为观止。
- 在古代,箕服代表着贵族和权力的象征。
- 他收集了一大批古代箕服的文物。
一些与箕服相关的词汇有:
- 箕筐(jī kuāng):古代用来弹箫的器具。
- 服装(fú zhuāng):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衣物。
- 袍服(páo fú):古代士人穿的衣袍。
与箕服相似或相近义的词汇有:
- 袍服(páo fú):指古代士人穿的衣袍,与箕服同为古代服饰。
- 朝服(zhāo fú):古代帝王在朝会上穿的礼服。
与箕服相反义的词汇有:
- 平民装(píng mín zhuāng):指普通百姓所穿的衣物,与箕服代表的贵族身份形成对比。
- 庸服(yōng fú):指古代普通士兵或百姓所穿的服装,与箕服代表的特殊地位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