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箕箙 ”。箕木做成的箭袋。《国语·郑语》:“檿弧箕服,实亡 周国 。” 韦昭 注:“箕,木名,服,矢房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作“萁服”, 颜师古 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回:“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箕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典故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典出《国语·郑语》与《史记·周本纪》:周宣王时童谣唱“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预言卖桑木弓(檿弧)和箕草箭袋(箕服)者将导致西周灭亡。后幽王宠褒姒致西周覆灭,应验此谶。
▶引申义:代指预示国家灾祸的人或事物,含强烈警示意味。
《汉书·五行志》引此典:“檿弧者,桑弓也;箕服者,箕木之服也。”
后世以“箕服”为亡国象征,如清代王闿运《哀江南赋》:“檿弧箕服,祸始鬻桑。”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本分析,强调事物与命运关联的隐喻性。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读者可据此核查纸质或数据库资源。
"箕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历史典故 据《国语》《汉书》等文献记载,“箕服”与“檿弧”共同构成周朝灭亡的谶语。传说周宣王时期,有童谣预言贩卖桑木弓和箕木箭袋的人将导致国家覆灭,最终应验于褒姒之乱(周幽王宠幸褒姒导致西周灭亡)。
用法示例
补充说明 不同文献对“箕服”的材质存在解释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郑语》《汉书·五行志》等原始文献。
百谏图白鼋被保护人便签比例俦伍丛战爨龙顔碑漼澯挡人牌东土锻钳顿脚飜飜分房风轻云净丰顔附托戈鈇公生明够意思汉女豪估诃多皇甫夹角疆土娇憨浸行击抨峻诋歁歞宽厚嫏嬛洞铃铎遴考陆浑山猛虎添翼艒艒船捏恠排科瓯粤倩巧窍奥诮厚齐桓公权议深房胜绝深垒神职,圣职疏密熟诵搜贤蹚水坛畤天象仪土功纬说梧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