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附的意思、寄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附的解释

(1).犹寄赠。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诗:“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

(2).暂时附属。《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於府治设教授一员,量给廩生六名,其寄附 太平府 者,悉归本学,嗣后续增其祭祀廩餼之用,则地方可安,文教可兴。”

(3).犹依附。 刘半农 《琴魂》:“你那时的歌声真好啊!简直是她的灵魂,和全世界的玫瑰花的香味,一起寄附在你的声浪之中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附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兼具具体行为与抽象引申义:

一、核心释义:寄居依附

  1. 字义分解

    “寄”本义为暂时托身(《说文解字》:“寄,托也”),引申为依附他处;“附”指归依、附着(《玉篇》:“附,依也”)。二字组合强调暂时性依附于他人或他物的状态。

    例证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载“避地辽东,寄附太守公孙度”,指管宁依托公孙度势力暂居辽东。

  2. 社会学引申

    古代指无户籍者依附豪强世家,形成“荫户”关系。此类依附者需向主家纳贡服役,换取政治庇护与经济存续。


二、特殊用法:财产托管制度

唐代出现“寄附铺”,是早期金融保管机构的雏形:


三、现代语义弱化

当代汉语中,“寄附”的古义逐渐被“寄居”“依附”“托管”等词替代,仅保留于: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校订本)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3. 《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点校本)
  4. 袁宾《宋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寄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寄赠
    指将物品或情感寄托、赠予他人。这是该词最核心的含义,常见于古代诗文或书信往来中。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诗句“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即表达友人远道寄赠布匹的情谊。

二、扩展含义

  1. 暂时附属
    在特定历史或制度语境中,可表示某事物暂时归属于另一主体。如《明史》中提到的“寄附太平府者”,指某地区暂时附属于太平府管辖。

  2. 依附、寄托
    抽象层面可指情感、灵魂等无形事物的依附。例如刘半农《琴魂》中“灵魂和玫瑰花的香味寄附在声浪中”,形容歌声承载了深刻的精神寄托。

三、字义拆分

四、使用建议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学或历史文本。日常表达“寄赠”时,可优先选用“赠送”“转交”等更通俗的词汇;若需强调精神层面的寄托,则“寄寓”“承载”更为自然。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权威字典释义()及古籍诗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謡半决赛背褡备职贬笔沧凉侧修超过超群出众醇正大伯大饽饽怠隙当匈多久樊川翁胏附丰孰扶来锢漏浩唐何翅红澄澄后蜀挥拂简畅基里巴斯井臼亲操惊人姬人跨步枯克琳碧隆峻鸣桴迷死捺印逆班平话普请弃同即异葺屋曲瞒纱冠十八狱四府摊书傲百城踢达贴经殢酒听见风就是雨万尼亚舅舅滃郁无跌无崖饷米县斾线性表挦章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