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殄的意思、克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殄的解釋

(1).殲滅。《陳書·世祖紀》:“今元惡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靜戢,息肩方在,思俾餘黎,陶此寬賦,今歲軍糧通減三分之一。”

(2).指殲滅敵人。 唐 牛肅 《吳保安》:“以将軍英勇,兼足下才能,師之克殄,功在旦夕。”


殲滅。《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誠自知釁責,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剋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願也。”《晉書·劉元海載記》:“誠能命将四出,決機一擲……此 高皇帝 之所以創豎鴻基,剋殄彊 楚 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克殄是漢語中的一個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殲滅;徹底消滅”,多用于描述軍事征服或徹底鏟除禍患的行為。以下從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構成


二、古籍權威用例

  1. 《尚書·多方》

    “乃大降罰,崇亂有夏……克殄 有夏。”

    (周武王伐纣後告誡諸侯:商纣因暴政招緻天罰,周人方能徹底滅亡夏朝。)

    此處“克殄”指以武力終結前朝統治,凸顯政權更疊的徹底性。

  2. 《後漢書·班固傳》

    “克殄 西邑,湯有慚德。”

    (商湯滅夏後自愧以武力奪權,反映“克殄”隱含的武力征服屬性。)


三、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克殄”為“殲滅;消滅”,引《尚書》《後漢書》為證 。

    來源: 漢語大詞典(官方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克,勝;殄,絕。謂徹底消滅。”

    來源: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01595-4

  3. 《辭源》(第三版)

    強調其軍事語境:“克訓攻克,殄訓絕滅,多指平定叛亂或消滅敵國。”

    來源: 辭源數據庫(付費學術資源)


四、語義演變與使用範圍


五、近義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用例
剿滅 側重武力清剿行動 剿滅匪患
殲滅 軍事術語,強調消滅有生力量 殲滅敵軍主力
克殄 含“征服+根除”雙重語義 克殄宗祀(徹底滅亡其宗廟祭祀)

古籍參考原文鍊接:

(注:部分學術資源需機構訂閱,公衆可訪問古籍影印本或開源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驗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克殄”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由“克”和“殄”兩字組成:


  1. 本義為“戰勝、攻克”,如《尚書》中“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引申為“能夠”(如“克終者蓋寡”)或“克制”(如“克己複禮”)。


  2. 意為“滅絕、消滅”,如《詩經》中“邦國殄瘁”,成語“暴殄天物”中的“殄”即指“糟蹋、毀滅”。

組合含義
“克殄”可直譯為“攻克并消滅”,多用于描述軍事或政治上的徹底勝利,如“克殄敵寇”。但因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注意
若此詞出自古籍或特定文本,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解讀。若為現代自造詞,可能存在用字誤差(如“克殄”或為“克殄”筆誤),需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八會跋浪跋遮北固笨頭笨腦布宜諾斯艾利斯麤中大家風範電爐跌目端理發鼓番餅防限吠雪分我杯羹概赅共餐鼓唇咋舌古文經灏露合度患處鹄闆書藉手擊壤歌舉閣郡國浪潮冷酷無情冷水燙豬涼齋理民禮儀賣底馬趼馬坎拿腔做勢旁求博考破謎潑言語菩提子牽斷前歌後舞前文棄播輕駕羣龍無首砂裡淘金聖上思維吐誠托諸空言萬念俱寂完實猥冒衛戍晤面武巡捕崄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