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驿的意思、烽驿的詳細解釋
烽驿的解釋
(1).報邊警的驿站。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桴鼓凝埃,烽驛垂轡。”《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 王鐸 ﹞以先鋒屯 潭州 ,兩屯烽驛相望。”
(2).借指戰亂。《北史·郭祚傳》:“邊郊多壘,烽驛未息,不可於師旅之際,興闆築之功。” 唐 崔珝 《授李丕鄜州節度使制》:“禁暴安人,克靖烽驛,秋曹貳憲,再飾旌旄。”
詞語分解
- 烽的解釋 烽 ē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烽火(a.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b.喻戰争或戰亂)。烽煙。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戰鼓,指戰争)。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驿的解釋 驿 (驛) ì 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驿站。驿館。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員)。驿吏。 現為地名用字:龍泉驿(在中國四川省)。 古同“繹”,絡繹。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烽驿”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複合詞,由“烽”和“驿”兩部分組成,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烽驿(fēng yì)指古代邊防系統中用于傳遞消息的兩種重要設施:
- 烽:即“烽火台”,用于點燃煙火傳遞敵情警報;
- 驿:即“驿站”,為官員、軍隊提供休息、更換馬匹的場所。
兩者結合,常比喻信息傳遞的關鍵節點或戰時的緊急通訊系統。
二、引申含義
-
代指邊報警報
如《北史·郭祚傳》中“烽驿未息”形容戰亂未平,用烽驿象征軍事沖突狀态。
-
象征戰亂或動蕩
唐代崔珝的《授李丕鄜州節度使制》以“克靖烽驿”表達平定戰亂的功績,将“烽驿”抽象化為戰争的代名詞。
三、曆史用例
-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桴鼓凝埃,烽驿垂轡。”
描述邊境平靜,烽火與驿站暫時停用,側面反映和平時期的安甯。
- 《新唐書·黃巢傳》:“兩屯烽驿相望。”
指軍營間通過烽火台和驿站保持聯絡,凸顯其軍事通訊功能。
四、總結
“烽驿”既指具體的邊防設施,也引申為戰亂或信息傳遞的象征,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河清頌》《新唐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烽驿》一詞是指古代設置在邊防地區的軍事站點,用以傳遞軍情和警報。下面是有關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烽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火”和“馬”,其中“火”為左邊的部首,而“馬”為右邊的部首。它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烽驿》一詞源自古代軍事用語,用以表示在邊界地區設立的通訊站點。
繁體:
《烽驛》是《烽驿》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烽驿》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有些字形細微變化。
例句:
1. 邊塞上的烽驿每日都在傳遞戰報。
2. 守衛着烽驿的将士們時刻保持警惕。
組詞:
可以根據《烽驿》這個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烽火、驿站等。
近義詞:
與《烽驿》相近義的詞彙包括烽火台、邊防哨、警備站等。
反義詞:
沒有與《烽驿》相反義的詞彙。
希望以上回答能為您提供所需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