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漢書》。《後漢書·儒林傳序》:“《前書》雲: 田何 傳《易》授 丁寬 。”《後漢書·王丹傳》“世稱 管 鮑 次則 王 貢 ” 唐 李賢 注:“《前書》, 王吉 字 子陽 , 禹貢 字 少翁 ,并 瑯邪 人也。二人相善,時人為之語曰:‘ 王陽 在位, 禹貢 彈冠。’言其趨舍同也。”
(2).前次的書信。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嗟乎 子卿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促,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三國 魏 曹丕 《與楊德祖書》:“以 孔璋 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 司馬長卿 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
(3).前人之書。《宋史·趙普傳》:“前書有‘兵久生變’之言,深為可慮。”
“前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在曆史文獻中,“前書”常特指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例如《後漢書·儒林傳序》提到“《前書》雲:田何傳《易》授丁寬”,這裡的“前書”即指《漢書》。唐代李賢在注釋《後漢書》時也沿用此義(如、)。
在書信往來中,“前書”可指此前寄出的信件。例如:
泛指前代或前人的著作。如《宋史·趙普傳》記載:“前書有‘兵久生變’之言,深為可慮”,此處“前書”指前代兵書或相關文獻。
《前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事情發生前寫的一本書或文件,通常用來證明或記錄前事。這本書可以包含一段曆史、事件或者個人經曆。
《前書》的第一個字是“前”,它的部首是“刀”,拼音是“qián”,它有9個筆畫。《前書》的第二個字是“書”,它的部首是“書”,拼音是“shū”,它有4個筆畫。
《前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前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對于《前書》這個詞,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書寫。具體如何寫,取決于古代的文獻和個人的書寫風格。
1. 他在這本《前書》中記錄了他的旅行經曆和見聞。
2. 這本《前書》提供了很多關于曆史的重要資料。
1. 前事:指發生在某事之前的事件或經曆。
2. 書籍:指寫在紙張上或其他媒體上的記錄信息的物品。
前書的近義詞包括:前傳、前紀、史書等。
前書的反義詞可以是:後書、續書等,指發生在某事之後寫的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