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策簡的意思、策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策簡的解釋

指薄冊文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我待年之媵,例不登諸策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策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策”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馬箠也”,本指竹制的馬鞭,後引申為竹簡的計量單位。《儀禮注疏》載:“策,簡也”,指編連成冊的竹簡。“簡”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牒也”,特指用于書寫的狹長竹片。二字合稱時,“策簡”指古代将處理過的竹片編連而成的文書載體,如《春秋左傳正義》所述“大事書于策,小事簡牍而已”。

二、文獻學内涵

在古籍整理領域,“策簡”特指編連成冊的官方文書。《周禮·内史》鄭玄注明“策,簡成冊”,指通過韋編或絲繩将記錄重要事件的竹簡編綴成冊的文獻形态。這種形制在先秦時期多用于記錄盟書、诰命等重要文獻,與單片的“牍”、未編連的“簡”形成體系化區别。

三、文化史價值

作為早期文字載體,“策簡”承載着三個文明特征:1)記錄材料的植物屬性,反映古代“殺青”防蠹技術;2)編連形制體現文獻分類意識,甲骨文“冊”字即象形編簡之狀;3)與青銅器銘文形成官私文書互補體系,如清華簡、睡虎地秦簡等出土文獻印證了《尚書》所言“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的記載。

四、語義演變

漢代簡帛并行時期,“策簡”詞義發生分化:1)材質層面指代竹質書寫材料,與“帛書”相對;2)文體層面特指官方公文,如《漢書·藝文志》載“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3)現代漢語中保留“政策”“簡策”等衍生詞彙,但“策簡”作為獨立詞語已鮮見于日常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策簡”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策簡”指古代用于記錄的薄冊文書,通常由竹簡或木簡編連而成,用于記載官方事務、禮儀規範或重要文獻。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我待年之媵,例不登諸策簡”,表明媵妾因身份低微不被記錄于正式文冊。

2.字義分解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擴展

5.現代應用

如今“策簡”一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作為對古代文書制度的代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閱微草堂筆記》。

别人正在浏覽...

罷露不世之略草率草裀側聆查扣常柄沖寒厝言戴見誕毓颠匐洞如觀火鬥彩反帝放慵飛熊入夢阜老撫柔櫜甲束兵跟隨光導纖維谷氨酸鬼卒夾輔疆垂漸濡腳步恝視介質精勇九金口服心服刳斮烺烺連盤陸畜瞞心幪幪民防囊澀挪移潛精研思慊吝秦嘉親婣山陵崩善字沈粹時間十日歡手推車水丞贖徒嘶嘶停産五會香裓細不容發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