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簡的意思、策簡的詳細解釋
策簡的解釋
指薄冊文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我待年之媵,例不登諸策簡。”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簡的解釋 簡 (簡) ǎ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闆: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書信:簡帖。簡劄。信簡。書簡。 不複雜:簡單。簡易。簡略。簡要。簡便。簡潔。簡練。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選擇:簡拔。簡選。簡任。 姓。 繁
網絡擴展解釋
“策簡”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策簡”指古代用于記錄的薄冊文書,通常由竹簡或木簡編連而成,用于記載官方事務、禮儀規範或重要文獻。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例如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我待年之媵,例不登諸策簡”,表明媵妾因身份低微不被記錄于正式文冊。
2.字義分解
- 策:古代書寫用的竹片或木片,後引申為考試文體(如“策問”)、計算工具(清代用于數學乘法口訣)。
- 簡:竹簡,古代書寫載體,後衍生出“簡單”“書信”等含義(如“簡牍”“書簡”)。
3.用法與語境
- 古代文書:指官方編錄的簿冊,如戶籍、禮儀記錄等。
- 文學引用:清代文獻中多用于強調正式性與權威性,例如身份低微者“不登諸策簡”。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簡策、簿冊(均指竹簡編連的文書)。
- 文化意義:反映古代文書制度及社會等級觀念,是研究曆史文獻的重要載體。
5.現代應用
如今“策簡”一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作為對古代文書制度的代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閱微草堂筆記》。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簡:策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根據情況采取對策或應對的方法或計策。字義簡單明了,用于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或辦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策字的部首是竹(⺮),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策字的來源并不明确,但與軍事有關。在古代,策字曾用于指揮軍隊作戰的計策。由于可靠和明智的策略對于赢得戰争至關重要,因此逐漸延伸為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的方法。
繁體:策字的繁體為「策」(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策字有些不同的寫法,比如在《說文解字》所記載的五篇中,有些寫作「策」,有些寫作「朿」。但現代漢字書寫中,主要采用「策」。
例句:他制定了一個明智的策略,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組詞:策略、策劃、策動、制策、讨策等。
近義詞:計策、辦法、方法、謀略。
反義詞:沖動、盲目、無計劃。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