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熱厥的意思、熱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熱厥的解釋

中醫病名。因受邪熱,阻礙陽氣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素問·厥論》:“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熱厥是中醫術語,指因邪熱過盛導緻陽氣郁閉、四肢厥冷的病證,其核心表現為“内熱外寒”的矛盾狀态。以下從定義、症狀、病因病機等方面綜合解讀:

一、定義與典籍溯源

熱厥最早見于《素問·厥論》,指體内熱邪亢盛阻礙陽氣流通,使手足逆冷(四肢末端發冷)的病症。其本質是“真熱假寒”,即胸腹灼熱卻四肢厥冷,屬于“陽厥”範疇。

二、典型症狀表現

  1. 核心體征

    • 四肢厥逆:手足冰冷,嚴重者可冷至肘膝
    • 胸腹灼熱:與四肢寒冷形成鮮明對比
    • 脈象沉伏有力:提示實熱内結
  2. 伴隨症狀

    • 高熱(可達39℃以上)、口渴喜冷飲
    • 煩躁失眠、神昏谵語(熱擾心神)
    • 便秘、小便赤澀(熱灼津液)

三、病因病機

  1. 病機關鍵:熱邪郁閉體内,陽氣被遏不能外達四肢
    • 古籍解析:《素問》言“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指陰液虧損導緻陽氣獨亢
  2. 發展過程:初期見發熱頭痛→熱盛津傷→陽氣郁閉→四肢厥冷

四、鑒别要點

需與寒厥(真寒假熱)區分:熱厥雖四肢冷,但喜揭衣被、渴飲冷水;寒厥則畏寒蜷卧、喜溫飲。

五、治療原則

以清熱生津、透達陽氣為主,經典方劑如白虎湯(石膏、知母等)。現代臨床需結合實驗室檢查(如腦電圖、CT等)排除器質性疾病。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素問·厥論》等典籍及現代中醫臨床研究,具體診療需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熱厥

熱厥(rè jué)一詞是指因高熱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症狀。病患會出現高熱、昏迷、抽搐等症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熱厥的偏旁部首是炏(huǒ),由火的上面加一個火氣旁構成。共有8畫。

來源

熱厥一詞源于中醫學,是指一種疾病的症狀。熱表示高熱狀況,厥表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繁體

熱厥的繁體字為熱厥。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熱厥并沒有改變字形,仍然由現代漢字的構成部分組成。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由于高熱引起的熱厥症狀,她需要緊急送醫治療。

2. 高熱不退導緻的熱厥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組詞

1. 熱病:由高熱引起的疾病。

2. 厥逆:指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昏迷、抽搐等症狀。

近義詞

熱厥的近義詞包括:高熱中暑、熱中、發高燒等。

反義詞

熱厥的反義詞為:寒厥,指因過度寒冷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症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