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砍削;削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病根常在,未免滅於東而生於西,若欲刊剝洗蕩於衆欲未萌之先,則又無所用其力。”
“刊剝”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例句:明·王守仁《傳習錄》:“若欲刊剝洗蕩于衆欲未萌之先,則又無所用其力。” (比喻在欲望産生前清除雜念)
「刊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讀作kān bō,意為剝削和壓榨。它由「刊」和「剝」兩個字組成。
「刊」是一個三筆字,它的部首是「刀」。在繁體字中,「刊」的字符形态保持不變。
「刊」的意思是刻上、刻錄或出版。例如,「期刊」指的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如雜志、報紙等。
「剝」是一個六筆字,它的部首是「刀」。在繁體字中,「剝」的字符形态是「剝」。
「剝」的意思是剝去、去掉。例如,「剝皮」指的是将動物的皮膚去掉。
「刊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貴族或統治者常常通過剝削和壓榨勞動者來獲取財富和權力。因此,「刊剝」這個詞用來形容剝削和壓榨的行為。
「刊剝」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刊剝」這個詞在古代使用的寫法是「刋剝」,其中的「刋」是指刻錄、記載的意思,與現代的「刊」相似。
1. 那些外國公司在這個國家刊剝了大量的資源。
2. 他被不公平的工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刊剝了。
1. 剝奪:剝奪某人的權力或財産。
2. 壓榨:強迫别人付出過多的勞動或財産。
1. 剝削:指通過不公平的手段獲取他人勞動或財富。
2. 壓迫:指強迫、壓制他人,使其處于不利或不自由的狀态。
1. 共享:指資源和利益的分享與共同擁有。
2. 平等:指人們在權利、地位和機會上一樣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