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從言辭中流露出來。語出《易·繫辭下》:“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來,情見乎辭。” 宋 晁補之 《<離騷>新序》:“故詩人傷今而思古,情見乎辭。”亦作“ 情見乎詞 ”。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下》:“關塞鳥道,眼中之地也;江湖漁翁,眼中之人也。故國舊臣,俯仰上下,情見乎詞矣。” ********* 《變了什麼花樣?》:“ 陳先生 素來愛護《生活》的誠意,情見乎詞。”
“情見乎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ng xiàn hū cí,其核心含義是情感通過言辭自然流露。以下是詳細解釋:
“情”指情感,“見”通“現”(表現、顯露),“乎”為介詞(相當于“于”),“辭”指言辭。整體意為真情實感在語言或文字中清晰表露。
源自《周易·系辭下》:“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強調聖人通過言辭表達思想情感。
屬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作者~,将憂國之情寫得淋漓盡緻。”。
該成語強調情感的真實性與表達的直接性,常見于文學評論或日常交流中,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詞義:“情見乎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詞語,意為“感情在言辭中顯露出來”。這個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言辭中流露出真情實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情見乎辭”中的“情”字的部首為“心”,總計10劃;“見”的部首為“見”,共見7劃;“乎”的部首為“丿”,總計1劃;“辭”的部首為“辛”,共計8劃。
來源:“情見乎辭”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人的創作中。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常以“情見乎辭”來形容他們通過言辭表達真摯感情的能力。
繁體:《情見乎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會把“辭”字寫成“辭”字,其中的“辛”部分用“冊”替代。所以,古代有些作品中會看到“情見乎辭”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演講中充滿了真情實感,真可謂是情見乎辭。
2. 這篇文章寫出了作者的内心真實感受,可以說是情見乎辭。
3. 她的歌聲中融入了她的真情實感,情見乎辭,引人入勝。
組詞:情感、情趣、情懷、辭章、辭别、見義勇為。
近義詞:情感流露、真情實感、情感表達。
反義詞:言不由衷、言不由心、言辭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