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與的意思、施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與的解釋

[grant] 給予恩惠、財物等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商人》

詳細解釋

亦作“ 施予 ”。給予,以財物周濟人。《韓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與貧困,則無功者得賞;不忍誅罰,則暴6*亂者不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 越 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怨。”《後漢書·張奮傳》:“常分損租奉,贍卹宗親,雖至傾匱,而施與不怠。” 宋 歐陽修 《泷岡阡表》:“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鄉人感其惠。” ********* 《過去》:“有時候因為想受她這一種施與的原因,故意地違反她的命令,要她來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施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施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主動給予他人財物或恩惠,通常帶有幫助、周濟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詞義核心:指以財物或恩惠主動贈予他人,強調無償性和善意性。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提到的“施與的人”與“受施的人”均因此行為獲得幸福。
  2. 詞性特點:動詞,常搭配具體對象(如“施與貧困者”)。

二、用法與語境

  1. 古籍用例
    • 《韓非子》提到“施與貧困則無功者得賞”,體現古代對施與行為的辯證思考。
    • 《三國志》記載魯肅“性好施與”,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慷慨品性。
  2. 現代用法
    • 既可用于物質幫助(如捐款),也可用于精神層面(如施與關懷)。

三、相關辨析

四、文化内涵

施與行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美德,如《後漢書》贊張奮“施與不怠”,反映儒家“仁愛”思想的實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與》的意思

《施與》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給予、給與,當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物質、精神或其他方面的東西時,就可以使用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與》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斤和勿,共有13畫。

來源

《施與》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源于《詩經·大雅·施》一章,用來描述施舍或給予的行為。

繁體

《施與》的繁體字為「施與」,與簡體字形相似,隻是書寫時多了一點書法的裝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施」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秦代抄本《楚辭》中,用「厶」代替了「斤」,但現代通用的寫法仍然是通過小篆簡化而來。

例句

1. 他一直樂于施與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2. 作為富有的慈善家,他經常施與貧困地區的學校。

組詞

變相施與、委曲施與、舍施以求、分施東西。

近義詞

贈予、給予、施舍、饋贈。

反義詞

索取、損害、剝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