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紛然羅列。 唐 孫揆 《靈應傳》:“輕裘大帶、白玉橫腰而森羅於堦下者,其數甚多。” 郭沫若 《女神·浴海》:“太陽當頂了!無限的 太平洋 鼓奏着男性的音調!萬象森羅,一個圓形舞蹈!”
(2).謂樹木繁蔚雜陳。 唐 張九齡 《商洛山行懷古》詩:“碩人久淪謝,喬木自森羅。”《西遊記》第二八回:“山路崎嶇,甚是難走,卻又松林叢簇,樹木森羅,切須仔細。”
(3).特指繁密的植物。 明 李東陽 《靈壽杖歌》:“願栽萬本截萬杖,窮巖陰谷生森羅。”
“森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森羅萬象
在佛學中,“森羅”與心性相關聯,認為萬象雖紛雜,但本質清淨。如現代解讀提到,當内心平靜時,方能看清世界的真實樣貌。
“森羅”既可指具體事物的密集排列,也可抽象為宇宙萬物的總括,兼具文學意境與哲學深度。
《森羅》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森”和“羅”兩個字組成。
“森”字的部首是木,它有12個筆畫;“羅”字的部首是網,它有13個筆畫。
《森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經《阿彌陀經》之中,其中描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稱之為“森羅”。後來,這個詞也引申為形容深奧、廣大的意境。
在繁體字中,森羅分别寫作「森羅」。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關于“森羅”這個詞,它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森羅”。
1. 漫步在森羅之中,仿佛來到了一個神秘而宏大的世界。
2. 冥想能夠讓人進入森羅靜谧的境地,心靈得到了放松和淨化。
森林、森嚴、森寒、羅網、羅生門。
茂盛、繁茂、豐富。
貧瘠、荒涼、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