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态度的意思、态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态度的解釋

(1) [manner;bearing;how one conducts]∶人的行為、表情

形體态度。——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我不喜歡他的态度

(2) [standpiont;attitude;approach]∶對某事的觀點和做法

我們必須保持堅定的态度

她處理問題的态度顯然是友好的

詳細解釋

(1).人的舉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衆而野。”《呂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顔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态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承平時,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兒,名天下,态度無窮,雖京師工效之,莫能及。” 王統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閑,更顯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來。”

(2).氣勢;姿态。 唐 陸龜蒙 《送侯道士還太白山序》:“ 侯生 甞應舉,名 彤 ,作七言詩,甚有态度。”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腰自細來多态度,臉因紅處轉風流。”《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鳳生 隻做看玩園中菊花,步來步去,賣弄着許多風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親》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

(3).對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現。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時觀态度,人于危處露肝脾。” 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五:“這種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賤,最沒出息的态度。”

(4).脾氣,性子。 楊朔 《北線》四:“班長壞是不壞,就是愛耍态度,一說話吹胡子瞪眼的,正經事倒不管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态度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态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但核心均指向個體或群體對事物、人或情境的傾向性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心理學定義
    态度是人對特定對象的心理傾向,包含三個維度:

    • 認知:基于知識或信念形成的評價(如“鍛煉有益健康”);
    • 情感:伴隨的情緒反應(如喜歡或厭惡);
    • 行為意向:潛在的行動傾向(如願意參與或回避)。
      三者共同構成态度的整體性,例如對環保的态度可能包含“認同環保重要性(認知)”“支持環保活動(情感)”“願意垃圾分類(行為)”。
  2. 社會學視角
    态度反映社會文化影響,如集體價值觀(如尊老愛幼的傳統态度)或群體規範(如職場中的協作态度)。社會壓力、教育及媒體均可塑造群體态度。

  3. 日常用語中的含義
    多指外在表現出的行為傾向,例如:

    • 積極态度:主動解決問題(如“他面對困難态度樂觀”);
    • 消極态度:冷漠或抵觸(如“服務态度差”);
    • 中立态度:不明确表态(如“持保留态度”)。
  4.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價值觀:更抽象、持久(如“平等”是價值觀,而“支持平權運動”是态度);
    • 性格:穩定的心理特質(如外向性格可能表現為“社交态度熱情”)。

示例:若某人說“我對遠程辦公持開放态度”,表明其認知上認可可行性,情感上不排斥,并願意嘗試相關安排。态度的形成常受經驗(如親身實踐)、他人影響(如同事評價)或信息獲取(如研究數據)驅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态度

态度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一個人對待事物的心理傾向、立場或态度。拆分部首可分為⺅(心)和夂(行走),表示一個人心中走向事物的傾向。

筆畫方面,态字共有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采薇》:“伐心之斷絕兮,何以望後福?”在古代,态字的寫法有時會用态字作為旁邊,表示其含義。

在繁體字中,“态”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态字的寫法有時會用心旁(⺅)作為旁邊,表示“心中的傾向”;有時也會用行旁(彳)作為旁邊,表示“行動中的表現”。

以下是一些使用動詞“态度”的例句:

一些與“态度”相關的詞語包括:

與“态度”近義的詞語有觀點、看法、立場等。

與“态度”反義的詞語有冷漠、無所謂、漠不關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