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共被而寝。形容親密無間。裯,單層被子。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遺風邈不嗣,豈憶嘗同裯。” 明 何景明 《贈望之》詩之五:“昔為同裯好,今為異鄉人。”
(2).借指夫或妻。 明 何景明 《七夕》詩之二:“愁籲亦何為,同裯與我殊。”參見“ 同衾 ”。
“同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dā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共被而寝
指兩人共用一床被子睡覺,形容關系極為親密無間。其中“裯”指單層被子,如唐代韓愈在《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中寫道:“遺風邈不嗣,豈憶嘗同裯”,明代何景明《贈望之》也有“昔為同裯好,今為異鄉人”的用法。
引申義:借指夫妻或伴侶
因“同裯”體現親密關系,後延伸為對配偶的稱呼。例如明代何景明《七夕》詩中的“愁籲亦何為,同裯與我殊”,即以“同裯”代指妻子。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詩詞或文言文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組詞或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同裯(tóng dāng)在漢語中是一個成語,意為同心協力、共同奮鬥。它表示人們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努力工作、合力解決問題。
同裯拆分成為兩個部首:言(yán)和衣(yī)。它總共有12個筆畫。
同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這個典故講述了齊國大夫瑣槐以反咄為名,欺騙了齊桓公。當時,齊桓公感到非常憤怒和惱火。齊桓公的妻子娥皇自願承擔責任,以示家族的團結,同時她還號召家人團結一緻,共同解決問題。
同裯的繁體字為「同襠」。
在古代漢字中,同裯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同裯」。在這個寫法中,同裯的部首言的上方有一個小點,表示這個字的發音。
1. 大家齊心協力,同裯奮鬥,才能戰勝困難。
2. 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同裯合作,以實現共同目标。
同裯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
1. 同裯奮鬥
2. 同裯共進
3. 同裯一緻
同裯的近義詞有:
1. 齊心協力
2. 同心協力
3. 同氣連枝
同裯的反義詞是孤立無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