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截舌的意思、截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截舌的解釋

搬弄是非。《金6*6*梅詞話》第十一回:“ 孫雪娥 道:‘娘,你看他嘴似 淮 洪也一般,隨問誰也辯他不過,明在漢子跟前截舌兒,轉過眼就不認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截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截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字源、曆史語境和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截”本義為切斷,《說文解字》釋作“斷也”,引申為阻攔、截止之意。“舌”既指人體器官,也代指言語功能。二字組合後,“截舌”的字面含義為“切斷舌頭”,但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更豐富的引申義。

二、曆史語境

  1. 刑罰制度:古代将截舌作為酷刑,《漢書·刑法志》記載秦代“有鑿颠、截舌之刑”,屬肉刑體系,用于懲戒特定犯罪。明代謝肇淛《五雜俎·事部》載:“截舌之刑,所以禁诽謗也”(據《中國刑法史稿》)。
  2. 佛教典故:《法苑珠林》卷八十六載佛陀前世修行時“自截其舌”以明志,此處象征斷除妄語的修行決心。

三、文獻用例

  1. 文學修辭:唐代寒山詩雲“截舌念語垢”,喻指通過禁語修行淨化心靈(《全唐詩》卷八〇六)。
  2. 醫學古籍:《黃帝内經·靈樞》提及“舌縱”病症時,載有“截舌”作為治療手段的讨論(據《中醫古籍考據》)。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兼具刑罰懲戒、宗教修行、醫學治療等多重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其語義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

“截舌”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環境進行解釋:

一、古代刑罰

  1. 字面含義
    指割去舌頭的酷刑,最早見于漢朝,常作為謀反、叛逆等重罪的附加刑罰(如“具五刑”),與黥面、割鼻等并用。明清時期淩遲刑中,對辱罵者也會先截舌,防止其叫喊。

  2. 社會影響
    該刑罰雖不緻命,但剝奪了語言、味覺等功能,造成嚴重身心創傷,被視為比死亡更殘酷的懲罰。

二、語言文化中的引申義

  1. 成語含義

    • 使人沉默:比喻通過言辭或手段讓對方無法反駁,如“截舌”單獨使用時,多指辯論中壓倒性的話語權。
    • 直言批評:在成語“豁口截舌”中,表示毫不留情地指責他人。
  2. 特殊語境
    明清小說中偶指“搬弄是非”,如《金瓶梅》描述人物通過截斷話語挑撥關系。

三、現代相關概念

現代醫學中的“截舌”指舌部切除手術(glossectomy),用于治療舌癌等疾病,需配合重建術恢複功能。此外,極少數整形手術通過分割舌頭達到特殊外觀效果,但與曆史及文化中的“截舌”無直接關聯。


該詞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古代刑罰和語言引申義是主要用法,現代醫學則為獨立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保殘守缺帗舞插花巉屼差擇襯供沖勁兒沖玄楚臣讴答臘擔驚受恐導谀大象電瓷東霤豆祭幹糒戆暗告喻貴昌華彩皇衢建繕寖惡九宸機智狼章兩七立草另謀高就龍缽廬僥路無拾遺沒坐性目擊凝厚凝盻畔牢愁飄纚劁折铨管忍忍射堋十二相屬試銷水墉孰谏蜀犬黍酏四圍送饋送日子歲寒三友太平廣記委蛻無置錐地下火小逡巡下下細細谿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