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銓筦 ”。1.對人才進行品量和管理。《晉書·阮放傳》:“遷吏部郎,在銓管之任,甚其稱績。” 唐中宗 趙皇後 等《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萊宮禦大明殿會吐蕃騎馬之戲因重為柏梁體聯句》:“當熊讓輦愧前芳,再司銓筦恩可忘。” 宋 司馬光 《送田校理知晉州》詩:“銓筦萃賢豪,夫君主劇曹。”
(2).指掌管選拔人才的職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在銓管也,用僕為京兆掾。” 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見日,便乞 蒲 同 。朝旨俾留,遂領銓筦。”
“铨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人才選拔和管理相關的職能或職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铨管”由“铨”和“管”組成:
職能層面
指權力機關對人才的考核、監察和管理職能。例如《晉書·阮放傳》提到:“遷吏部郎,在铨管之任,甚其稱績”,說明吏部官員通過“铨管”職能有效管理人才。
職位層面
可代指負責選拔人才的官職。如宋代歐陽修在書信中寫道:“朝旨俾留,遂領铨筦”,表明其擔任了相關職位。
“铨管”一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既指人才管理的職能,也指具體職位,常見于吏部或類似機構的描述。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時仍有參考價值。
“铨管”(quán guǎn)是一個漢語詞語,包含兩個字。“铨”意為權衡、衡量;“管”意為管理、操縱。合在一起表示衡量和管理事物的意思。
“铨”字的部首是 “金”字旁(金字的變體),它的筆畫數為 11 畫。
“管”字的部首是 “竹”字旁,它的筆畫數為 14 畫。
“铨管”一詞源于古代衙門中的一種衡量工具和管理制度。在曆史上,權力機構會使用銅管作為衡量物品的标準單位,同時通過進行管制和管理來維護公平和秩序。
“铨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銓管”。
古代的“铨管”字寫作 “篅籺”。
1. 在審判過程中,法官需要進行铨管,确保公正判決。
2. 領導者需要善于铨管各項工作,提高效率和質量。
組詞:"權衡"、"斟酌"、"想管"、"管理"。
近義詞:"衡量"、"衡斷"、"權謀"。
反義詞:"草率"、"放任"、"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