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的意思、目擊的詳細解釋
目擊的解釋
[witness] 親眼看到;作為目睹人在場
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莊子·田子方》
目擊其事
詳細解釋
(1).目光觸及;熟視。《後漢書·郅恽傳》:“ 子張 但目擊而已。” 李賢 注:“目擊謂熟視之也。”《晉書·葛洪傳》:“於 餘杭山 見 何幼道 , 郭文舉 ,目擊而已,各無所言。”參見“ 目擊道存 ”。
(2).猶目睹。親眼看見。 唐 杜甫 《最能行》:“朝發 白帝 暮 江陵 ,頃來目擊信有徵。”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趙唯 為 嶺 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過 梧州 ,言 大梁 往事,述之可聽,雲此皆目擊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至今讀其所著書,于山川阨塞,賢豪遺迹與夫風土謡俗,民生疾苦,凡所目擊,悉筆于書。” 徐遲 《牡丹》三:“有些好事之徒,親眼目擊她被強拉上車。”
詞語分解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曆曆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 擊的解釋 擊 (擊) ī 敲打,或做類似敲打的動作:擊打。擊鼓。擊中(恘 )。擊破。擊斃。擊水(.拍打水面;.指遊泳)。旁敲側擊。 攻打:擊敗。擊毀。打擊。聲東擊西。 碰,接觸:撞擊。目擊。肩摩毂(?)擊(亦作
網絡擴展解釋
“目擊”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親眼看到某個事件或場景的發生,強調直接視覺上的見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 字面拆分:“目”指眼睛,“擊”本義為接觸、觸及,引申為“觸及事實”。合起來表示“用眼睛直接接觸到事實”。
- 現代含義:特指親眼見證某一事件,如事故、犯罪、自然現象等,帶有“現場性”和“真實性”的意味。
2.常見用法
- 作動詞:
- 例句:“他目擊了車禍全過程。”
- 強調動作本身,常用于描述突發或重要事件。
- 作名詞(加後綴“者”):
- 例句:“警方正在尋找目擊者。”
- 指代親眼見證事件的人,常見于法律、新聞等正式語境。
3.近義詞與區别
- “目睹”:與“目擊”意義相近,但更口語化,適用範圍更廣(如“目睹曆史變遷”)。
- “見證”:強調長期觀察或經曆,不限于視覺(如“見證時代發展”)。
4.反義詞
- “耳聞”:通過聽說間接了解,與“目擊”的直接性相對。
- “推測”:基于線索推斷,而非親眼所見。
5.應用場景
- 法律領域:目擊者的證詞常作為關鍵證據。
- 新聞報道:描述事件時強調真實性,如“目擊者稱現場有爆炸聲”。
- 文學創作:增強叙述的臨場感,如“他目擊了這場史詩般的對決”。
“目擊”強調視覺的直接性和客觀性,多用于嚴肅或需驗證真實性的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與“目睹”“見證”等詞的細微差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擊的意思
目擊是指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曆某個事件或事物的過程。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一件事被直接觀察到的情況。
部首、筆畫和來源
目擊的部首是目,由四劃組成。它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目永開也”。
繁體字
目:目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目擊的寫法有時會略有差異。例如,唐代的寫法為“目見”。
例句
1. 我目擊了車禍發生的全過程。
2. 目擊者向警方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組詞
1. 目擊證人
2. 目擊事件
3. 目擊警察
近義詞
1. 見證
2. 目睹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