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揚雄 所作辭賦篇名,已佚。《漢書·揚雄傳上》:“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畔,離也。牢,聊也。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
(2).借指離愁之作。 唐 杜牧 《寄浙東韓乂評事》詩:“夢寐幾回迷蛺蝶,文章應廣《畔牢愁》。” 唐 李商隱 《拟意》詩:“書成祓禊帖,唱殺《畔牢愁》。”亦省作“ 畔牢 ”。 宋 林逋 《和唐異見寄》:“騷人新遺《畔牢》詞,隱幾微吟愧所知。”
“畔牢愁”是古代文學中的特定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 原為漢代揚雄創作的辭賦篇名,出自《漢書·揚雄傳》。其中“畔”指離别,“牢”通“聊”(意為寄托),合指“因離别君王而産生的愁緒與寂寥”,出自顔師古注引李奇之說:“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
二、文學含義演變
三、詩詞中的運用 唐詩中常以典故形式出現:
注:該詞屬生僻典故,現代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若需具體詩句分析,可參考《全唐詩》相關注釋。
《畔牢愁》是一個成語,表示在牢困困境中憂愁、煩惱。
《畔牢愁》共有3個字,其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畔牢愁》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據傳,有一位聰明而勇敢的年輕人和他的朋友一起被不法之徒關押在一個牢房中。在面對困境的時候,這位年輕人并沒有被困住,而是時刻保持着積極的心态,用智慧和勇氣逐漸擺脫了困境。因此,他的困境中充滿了憂愁和痛苦的情緒,成就了這個成語。
《畔牢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畔牢憂」。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以《畔牢愁》為例,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相近。
他在牢房中放聲痛哭,真是《畔牢愁》。
畔境、牢房、愁苦
獄愁、困苦
暢懷、歡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