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畔牢愁的意思、畔牢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畔牢愁的解釋

(1). 漢 揚雄 所作辭賦篇名,已佚。《漢書·揚雄傳上》:“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畔,離也。牢,聊也。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

(2).借指離愁之作。 唐 杜牧 《寄浙東韓乂評事》詩:“夢寐幾回迷蛺蝶,文章應廣《畔牢愁》。” 唐 李商隱 《拟意》詩:“書成祓禊帖,唱殺《畔牢愁》。”亦省作“ 畔牢 ”。 宋 林逋 《和唐異見寄》:“騷人新遺《畔牢》詞,隱幾微吟愧所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畔牢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文學内涵,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畔牢愁(pàn láo chóu)是西漢文學家揚雄所作的一篇辭賦的篇名,後引申為哀怨之辭或牢騷不平之意。


二、典籍溯源

  1. 揚雄《畔牢愁》

    此篇為揚雄仿屈原《離騷》而作的楚辭體作品,借以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懑。據《漢書·揚雄傳》載:

    “(雄)又旁《離騷》作重一篇,名曰《廣騷》;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可見其創作意圖是對屈原遭遇的共鳴,表達對現實困境的控訴。

  2. 後世引申義

    宋代洪興祖《楚辭補注》雲:

    “畔,離也;牢,擾也。與君相離,愁而心煩也。”

    此處将“牢”釋為“擾”,強調精神受困的狀态。明清學者多沿用此說,如王夫之《楚辭通釋》稱其“蓋自傷不遇之辭”。


三、文學與文化内涵

  1. 情感内核

    “畔牢愁”承載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士不遇情結,融合了個人抱負受挫、理想與現實沖突的苦悶,成為後世表達悲憤的文學符號。

  2.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牢愁”一詞仍見于書面語(如“滿腹牢愁”),但“畔牢愁”因語境變遷逐漸成為專有文學典故,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畔牢愁”詞條,釋義為:“漢揚雄所作的騷體賦名,後借指哀怨的文章。”

  2. 《漢書·揚雄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始文獻記載揚雄創作背景。

  3.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對“畔牢愁”的訓诂學闡釋。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參考上述出版社紙質或權威數據庫資源,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畔牢愁”是古代文學中的特定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 原為漢代揚雄創作的辭賦篇名,出自《漢書·揚雄傳》。其中“畔”指離别,“牢”通“聊”(意為寄托),合指“因離别君王而産生的愁緒與寂寥”,出自顔師古注引李奇之說:“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

二、文學含義演變

  1. 本義特指:專指揚雄已失傳的賦作篇目。
  2. 引申義擴展:唐代詩人将其引申為“抒發離愁别緒的文學作品”,如杜牧用“文章應廣《畔牢愁》”形容友人的離愁詩作;劉禹錫更以“新篇寫出畔牢愁”直接代指友人新作。

三、詩詞中的運用 唐詩中常以典故形式出現:

注:該詞屬生僻典故,現代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若需具體詩句分析,可參考《全唐詩》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寳巴牋八大山人殡儀館币制柴壩闡幽明微處世辭頭扂楔敦引铎遏多違飛穰風靡一世佛老負疴戈船害政豪錐龢驩合營呴谕驩洽化雲護谷蟲火上弄凍淩鰗鮧狡狗絕藝袴腳鬎鬁靈透靈志裡試緑蓁蓁埋根貓頭鞋靡他尼格羅人派澨撲蝶會前達青瓷青穹羣擾繩法師道霜筱漱石枕流所緣談年檀印騰告條幅條枝巍峻文酒五花館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