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糒的意思、幹糒的詳細解釋
幹糒的解釋
幹糧。《東觀漢記·元賀傳》:“﹝ 賀 ﹞為 九江 太守,行縣齎持乾糒,但就溫湯而已。”《舊唐書·郝處俊傳》:“賊徒奄至,軍中大駭。 處俊 獨據胡床,方餐乾糒,乃潛簡精鋭擊敗之。”《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狐毛 進乾糒, 介子推 捧水以進, 重耳 與諸人各飽食。”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糒的解釋 糒 è 幹糧:“令軍士持二升糒。”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幹糒”一詞可能為“幹麨”的誤寫。以下是相關解釋:
-
幹麨(gān chǎo)的含義
指面粉類幹燥的粉狀食物。但需注意,該詞條出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且現代漢語中并不常用,更多見于古漢語或方言。
-
可能與“糗糒”混淆
古漢語中常見“糗糒”(qiǔ bèi),指炒熟的米麥粉制成的幹糧(如行軍糧),與“幹麨”有相似含義。例如《後漢書》有“帝聞之,乃自将輕騎,晨夜兼行,蒙犯雨雪,天時陰晦,吏士乏糧,馬畜盡斃,士卒凍死堕指者十二三,至糒糒水漿不入口數日”的記載。
-
與“幹哕”的區分
需注意與“幹哕(gān yuě)”區别,後者指無嘔吐物的惡心反應,多由胃病、妊娠或咽喉炎引起。
建議:若您查詢的是曆史文獻中的詞彙,可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用詞,建議确認是否為“幹麨”或“糗糒”的筆誤。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幹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很幹的食物”。在口語中,通常用來形容食物特别幹燥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幹糒》的部首是“⺡”(火旁),共有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幹糒》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幹”字表示幹燥、沒有水分的狀态,“糒”字則表示食品或幹糧。
繁體
在繁體字中,《幹糒》的寫法為「乾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幹糒》并沒有明确的寫法,因為它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合而成的。
例句
1. 這個幹糒很容易讓人噎住。
2. 别吃太多幹糒,記得喝水。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幹果、糒筵、糒餌、幹草
近義詞:幹巴、幹渴、幹幹燥燥
反義詞:濕潤、潮濕、濕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