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特的意思、介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特的解釋

(1).指單身的人。《左傳·昭公十四年》:“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 杜預 注:“介特,單身民也。”

(2).孤獨。 漢 王逸 《九思·怨上》:“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 三國 魏 曹植 《閑居賦》:“何吾人之介特,去朋正而無儔。”

(3).孤高,不隨流俗。《後漢書·馬融傳》:“察淫侈之華譽,顧介特之實功。” 李賢 注:“介特謂孤介特立也。”《新唐書·李绛傳》:“ 絳 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蒙 既登公門,公之介特真淳,豈不素知。”《明史·劉铉傳》:“ 鉉 性介特,言行不苟。” 章炳麟 《<無政府主義>序》:“故有樂羣就衆,亦有介特寡交,人心不同,慮如面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介特是古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孤獨無依、孑然一身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四年》"養老疾,收介特",描述收容孤寡無依者的社會行為,體現古代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從構詞角度分析:

引申義項包括:

  1. 特立獨行之人:如明代《玉堂叢語》"介特自守",指堅守節操的孤高之士;
  2. 單身士兵:古代軍制中稱無家屬隨軍的兵卒為"介士"(《周禮》鄭玄注);
  3. 獨居的野獸:《本草綱目》載"狐性介特",描述野獸離群獨居的習性。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作為文化基因仍存于"耿介""孤特"等派生詞中。需注意其與"孑孓""茕獨"等近義詞的差異——"介特"更強調主動或被動的隔絕狀态,而非僅指數量上的單一。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介特"詞條
  2.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李夢生注本)
  3. 《古代漢語文化百科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近現代漢語詞源詞典》(語文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介特”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指單身的人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四年》:“收介特”,杜預注釋為“介特,單身民也”。這一用法強調無家庭歸屬的個體狀态,多用于古籍語境。

  2. 孤獨
    如漢王逸《九思·怨上》中“哀吾兮介特,獨處兮罔依”,曹植《閑居賦》也以“介特”自喻獨居無依的境遇,體現情感上的孤寂感。

  3. 孤高不隨流俗
    《後漢書·馬融傳》用“介特”形容品格獨立,李賢注:“介特謂孤介特立也”;《新唐書》則以此描述李绛不迎合權貴的性格,突顯超然于世俗的特質。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左傳》注疏及曆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通過标注的網頁來源查閱具體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聲歎氣安貞迸走别分别緻佛頭著糞參求槎蘖絺褐春身存誠大義凜然等身圖得着诋辱多早晚而況翻場扶牆摸壁館人古皇歸骖過鬥悍婦僵立佳肴金剛石糾折決敗絕棋狂宕勒取利唇吻陵母伏劍立人旁名同實異農業局恧然龐然痞蹇劈拉平簡日和風暖入貢商墟莎隨蛇蟊瑣質貪私田蕩天闱土木八讬咎外牧汶上文中虎下哺銜荷脅谄邪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