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具名。用以勻平秧田泥土。 元 王祯 《農書》卷十四:“田盪,均泥田器也。用叉木作柄,長六尺。前貫橫木五尺許,田方耕耙,尚未勻熟,須用此器,平著其上盪之,使水土相和,凹凸各平,則易為秧蒔。”
“田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農具,主要用于平整秧田泥土,為水稻種植做準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主要用于水稻種植前的土地整理階段,屬于精細整地工具,尤其在南方水田地區較為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傳統農具的分類或水稻種植流程,可參考《農書》等古籍或農業史研究資料。
《田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田間揮鞭驅馬或驅趕牲畜。它可以用來描述農民勞動中趕牛、驅馬、駕車等情景。
《田蕩》可以拆分為“田”和“草”兩個部首。其中,“田”部表示田地、農田,而“草”部則有草地、植物的含義。
它的筆畫數是9畫。其中,部首“田”的筆畫數為五畫,部首“草”的筆畫數為四畫。
《田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齊傳》中。它的繁體形式是「田蕩」。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區别。古時候的《田蕩》可以寫作「田蕩」。這種寫法在封建社會流傳較久。
1. 他在河畔田蕩,與牛羊為伍,一邊小聲地唱着歌。
2. 農民伯伯手持鞭子,田蕩去了牛群。
1. 田野:指田地、農田。
2. 田園:指農田和園林。
3. 田地:指供耕種或養殖的土地。
1. 田舍:指離城市較遠的農村住宅。
2. 田間:指在田地中間或附近。
城市:與農村相對的人類聚居點,通常有建築群、交通設施和商業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