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牆摸壁的意思、扶牆摸壁的詳細解釋
扶牆摸壁的解釋
見“ 扶牆摸壁 ”。
亦作“ 扶墻摸壁 ”。1.謂步履不穩。 清 秋瑾 《精衛石》第一回:“纏了近丈的裹腳布,還要加紮帶子,再加上緊箍箍的尖襪套,窄窄的腳,弄到扶牆摸壁,一步三扭。” 葉聖陶 《苦辛》:“她說走路非扶牆摸壁不可,腳踏下去差不多自己沒有數。”
(2).比喻小心謹慎,沒有創見。《孽海花》第二九回:“不過説到開國會,定憲法,都是些扶牆摸壁的政論,沒一個揮戈迴日的奇才。” 葉聖陶 《病中》:“你們不敢表示自己的主張,不敢發抒自己的情感,隻是在那裡扶牆摸壁過日子。”
詞語分解
- 扶牆的解釋 .扶着牆。《墨子·兼愛中》:“昔者 楚靈王 好士細要,故 靈王 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脇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謂初學走路。 北周 庾信 《為杞公讓宗師骠騎表》:“臣早傾庭蔭,曾未扶牆,母氏慈訓,哀
- 壁的解釋 壁 ì 牆:四壁。壁報。壁畫。壁挂。壁毯。壁櫥。壁燈。銅牆鐵壁。 指某些物體内部的表層:胃壁。腸壁。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軍營的圍牆:壁壘。堅壁清野。作壁上觀(坐觀雙方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網絡擴展解釋
“扶牆摸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以從本義和比喻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解釋
字面意思:指扶着牆壁緩慢行走,通常形容步履不穩或行動不便的狀态。例如:
- 清秋瑾在《精衛石》中描述纏足女性行走時“扶牆摸壁,一步三扭”;
- 葉聖陶《苦辛》提到“腳踏下去差不多自己沒有數,非扶牆摸壁不可”。
二、比喻義解析
深層含義:比喻言論或主張缺乏獨立見解,平庸保守。常見于文學和社會評論中:
- 政論與創作:如《孽海花》批評清末政論“都是些扶牆摸壁的政論,沒一個揮戈回日的奇才”;
- 行為态度:葉聖陶在《病中》形容某些人“不敢抒發情感,隻是扶牆摸壁過日子”。
三、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明代《水浒全傳》第三十回,描述人物在缸中掙紮的情景;
- 語法特點:聯合式成語,作謂語、定語,含貶義,近義詞如“人雲亦雲”。
此成語通過具象動作映射抽象思想狀态,兼具形象性與批判性,適用于文學表達和社會批評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牆摸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摸索前行,常用來形容在暗中或不熟悉的環境中試探前進的行為。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扌(手部部首)+牆(意義部分)+摸(意義部分)+壁(意義部分)。
《扶牆摸壁》的來源源于古代,比喻在狹小的空間中摸索着前進,比如在黑暗的房間中伸手去摸索牆壁以确定方向和位置。因此,這個詞也常用于比喻在未知領域或陌生環境中謹慎探索。
在繁體字中,扶牆摸壁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會有些區别,例如“扶”字的舊時寫法是“撫”;“摸”字的舊時寫法是“撫”;“壁”字的舊時寫法是“舃”。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剛進入新工作崗位,需要扶牆摸壁地適應新環境。
組詞:扶正、摸石頭過河、牆頭草
近義詞:摸索、試探、探索
反義詞:目标明确、信心滿滿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