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诋辱的意思、诋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诋辱的解釋

诋毀侮辱。《宋史·道學傳三·朱熹》:“十數年來,以此(道學)二字禁錮天下之賢人君子,復如昔時所謂 元祐 學術者,排擯詆辱,必使無所容其身而後已,此豈治世之事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诋辱(dǐ r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诋”和“辱”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诋毀侮辱,指通過言語或行為對他人進行惡意貶低和人格踐踏。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義分解

  1. 诋(dǐ)

    指惡意毀謗、誣蔑。《說文解字》釋為“诃也”,即斥責、诽謗㈠。

    例:诋毀(惡意中傷)、诋訾(诽謗非議)。

  2. 辱(rǔ)

    本義為羞恥、屈辱,引申為使人蒙羞的行為。《廣雅》注“辱,污也”㈡。

    例:侮辱(使人格受損害)、羞辱(以言行使人難堪)。


二、複合詞釋義

诋辱 =诋毀 + 侮辱,強調通過不實之言或惡意行為貶損他人尊嚴,屬書面語,多用于嚴肅語境。


三、用法與語境

  1. 行為性質:

    多指向蓄意的語言攻擊(如散布謠言、惡意嘲諷)或公開羞辱行為(如當衆貶斥),具有主觀惡意性。

    例:

    “他因政見不合,屢受政敵诋辱。”

  2. 法律與道德層面:

    在民法中可能構成名譽侵權(《民法典》第1024條),情節嚴重者可追究刑事責任(侮辱罪)㈤。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 強度 語境
诋辱 诋毀+侮辱 ★★★ 書面、正式
诽謗 散布不實言論 ★★☆ 法律、輿論
污蔑 捏造事實抹黑 ★★★ 道德譴責
謾罵 粗俗辱罵 ★☆ 日常沖突

五、古典文獻例證


參考文獻

㈠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㈡ 張揖. 《廣雅》. 清刻本.

㈢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第10卷第128頁.

㈣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第291頁.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1年施行.

㈥ 張廷玉. 《明史》. 中華書局, 1974.卷二百二十六.

(注:部分古籍及法典因版權或網絡資源限制未提供鍊接,紙質文獻标注具體頁碼以便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诋辱”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诋”和“辱”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需結合兩部分分析:

1. 字義解析

2. 詞義綜合 組合後,“诋辱”指通過不實或惡意的言語貶低、污蔑他人,使其人格或名譽受損,行為上兼具“诋毀”的捏造性和“侮辱”的攻擊性。例如:“網絡暴力常伴隨對當事人品行的诋辱。”

3. 語境特征

4. 使用注意 該詞程度較重,日常交流中若遇輕微冒犯,可優先使用“批評”“指責”等中性詞,避免激化矛盾。若涉及法律層面的名譽侵害,則需保留證據并通過合法途徑解決。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猿翁枹端卑室俵散唱造谶步塵玷陳晦出繼篡夫大鳴大放撢塵會丹礫點題疊和東遷西徙多偺附過蓋章黉堂嘩鬧回黃轉綠價末郊牧瘠瘁既灌驚世駭目旌輿錦套頭禁遮饑穰稽壅稷正捐局廉勁立義厘正旅拒門啓南平怒惡平面視披雲鋪采摛文乾龍戚蕃阙鞏騷激商調使拍拾人唾餘詩緒水還火歸殊緻同歸縮鼻投機無所錯手足相撞哮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