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圖的意思、等身圖的詳細解釋
等身圖的解釋
指與人物身高相等的圖像。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孔目哥哥,休道招狀,我等身圖也敢畫與你。”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休道着老身畫一個字,便是等身圖也畫與你。”
詞語分解
- 等的解釋 等 ě 古代指頓齊竹簡(書)。 數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齊觀。 表示數量或程度的級别:等級。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特指台階的級。 種,類:這等事。 表示同一輩
- 身圖的解釋 為自身利益謀劃。 明 張居正 《遵谕自陳不職疏》:“雖不敢怙權勢以便身圖,而水旱盜賊之時聞,吏治民風之未善,徒切憂惶。”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來源信息綜合,“等身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等身圖”指與人物身高相等的圖像,即按真實人體比例繪制的圖像()。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如《魔合羅》第四折中“我等身圖也敢畫與你”等場景。
二、曆史背景
- 文學溯源:元代戲曲家孟漢卿在雜劇《魔合羅》中首次使用該詞,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也有“等身圖也畫與你”的表述()。
- 功能推測:結合戲曲語境,此類圖像可能用于古代法律文書中的身份确認,如畫押、招狀等場景的輔助說明()。
三、現代延伸
雖然原義特指實體等高的圖像,但在現代語境中可能被引申為:
- 藝術領域:指按真人比例創作的繪畫或雕塑
- 二次元文化:推測可能用于形容與角色設定身高一緻的插畫(注:此為合理推測,未見文獻直接記載)
四、讀音與結構
- 拼音:děng shēn tú()
- 構詞:由“等(相等)”“身(身體)”“圖(圖像)”三字組成,屬偏正結構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元代戲曲文獻獲取更權威解讀。若需了解現代具體應用案例,建議補充檢索當代藝術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等身圖是指按照實際比例繪制的人物形象圖。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土”,共有12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紙上人物”概念。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等身圖的“圖”字通常是寫作“図”。例如,古代有一句名言:“人図雙全”,意思是達到了人物寫實的境界。組詞方面,可以有“寫實等身圖”、“肖像等身圖”等。近義詞可以是“全身像”或“實物比例圖”,反義詞可能是“扭曲形象圖”或“虛構人物圖”。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