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y baton] 接力賽跑時傳遞的短棒
(1).接力賽跑時使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屬制成。
(2).喻指前人留下的任務。 ********* 《把培養革命後代的責任擔當起來》:“現在革命的道路還很長,建設的任務還很重,這就要求我們的下一代繼承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準備把革命的接力棒接過來,奔向勝利的終點。” 陳原 《社會語言學》5.6:“這時, 美國 另一個人類學語言學家 沃爾夫 ,接過了 薩丕爾 的接力棒。”
“接力棒”一詞可從以下五個維度進行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指田徑接力賽中使用的空心管狀短棒,需在20米接力區内完成傳遞。标準長度28-30厘米,直徑4厘米,重量不低于50克(國際田聯規定)。材質早期多為木質,現代以鋁合金、PVC為主。
曆史起源
起源于兩種文化形态:
材質與結構
比賽應用
采用兩種核心技術:
象征意義
***總書記多次強調其政治隱喻:既指代體育競技中的團隊精神(需0.1秒級精準配合),更象征黨和國家事業的代際傳承。在企業管理和文化傳承中,常被用作「使命傳遞」的視覺符號。
注:完整技術參數可參考國際田聯《競賽規則2024-2028》第163.3條款,或查看、9、16的詳細說明。
《接力棒》這個詞是指在接力賽中傳遞給下一位隊員的棒子,用來代表參賽隊伍的标志。它是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木”和“方”。其中,“扌”是表示手的意思,表示棒子是由手握持的;“木”是表示木材的意思,表示棒子是由木頭制作而成的;“方”則是表示形狀的意思,表示棒子的形狀是方形的。這個詞的拼音是“jiē lì bàng”。
《接力棒》的來源:接力賽在古代的罪人之中是一種惡劣的刑罰,受刑者需要跑步奔跑,每次跑完一段距離後将棒子傳遞給下一個人,直到通通完成。後來,接力賽這種形式被引入體育競技中,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繁體字中,接力棒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接力棒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由于古代資料的缺失,對于具體的古代寫法無法給出确切答案。
例句:
1. 如果你參加接力賽,你需要牢牢抓住接力棒。
2. 隊員們默契地傳遞着接力棒,最終赢得了比賽。
3. 他手握接力棒,帶領隊伍沖向終點。
組詞:
1. 接力賽
2. 接力傳遞
3. 接棒
近義詞:
1. 接棒棍
2. 接力器
3. 傳棒
反義詞:
1. 放棄
2. 中斷
3. 獨自奔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