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的意思、路德的詳細解釋
路德的解釋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
詞語分解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專業解析
路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均具有權威典籍依據:
一、作為姓氏
指源自德語的姓氏“Luther”的音譯,常見于德語國家及受德語文化影響的地區。該姓氏在漢語中固定譯為“路德”,屬于規範譯名。例如:
例句:馬丁·路德是歐洲宗教改革的關鍵人物。
二、特指曆史人物: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6世紀德國神學家、宗教改革領袖,其思想對西方基督教發展産生劃時代影響。核心貢獻包括:
- 發起宗教改革:1517年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批判天主教會贖罪券制度,推動新教誕生。
- 翻譯《聖經》:首次将拉丁語《聖經》譯為德語(1534年完成),促進宗教本土化與德語規範化。
- 提出“因信稱義”:主張信仰是獲救的唯一條件,否定教會中介權威,奠定新教神學基礎。
曆史影響:其改革直接催生路德宗(信義宗),并引發歐洲社會變革,推動教育普及(如提倡全民識字以閱讀《聖經》)和民族語言發展。
參考來源:
-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基督教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 《西方思想史》(複旦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路德”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
身份與貢獻
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核心發起者,也是基督教新教分支“路德宗”的創始人。他通過《九十五條論綱》批判天主教會,主張“因信稱義”,強調信仰而非教會儀式是救贖的關鍵。
-
影響
他的思想推動了歐洲宗教改革,促進了新教與天主教的分離,并對歐洲社會、文化和教育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二、姓名寓意(中文語境)
在中文命名中,“路德”由“路”與“德”組合而成:
- 路:象征道路、方向,寓意智慧與遠見(如“面面俱到”“高瞻遠矚”)。
- 德:指道德、品行,強調仁愛、正直與厚德載物的品質。
組合後,名字常寄托“品德高尚且人生方向明确”的期許。
注意區分
- 馬丁·路德·金: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29—1968),與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無直接關聯,但名字中的“路德”源自對後者的紀念。
别人正在浏覽...
哀籥懊侬歌白眉邊吹不吊長椎大宛馬調燭罰約廢飾富貴顯榮富完高平格候公使館鈎袒寡情薄意裹足不前合襯合玉講脣旌帛近是進退維亟卷石鈞鑒寬帶阃幕爛黃虀老熊當道聯佩龍節栊門輪蓋美工門瓣妙然南都睨笑帊首披房屏幕強有力錢荒乾肉褥草儒輸三壬殺雞吓猴賞鍳獸脊四寸珠滔朗頭炮土貢蚊蝱無可比倫像姑享事消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