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
“路德”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身份與貢獻
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核心發起者,也是基督教新教分支“路德宗”的創始人。他通過《九十五條論綱》批判天主教會,主張“因信稱義”,強調信仰而非教會儀式是救贖的關鍵。
影響
他的思想推動了歐洲宗教改革,促進了新教與天主教的分離,并對歐洲社會、文化和教育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在中文命名中,“路德”由“路”與“德”組合而成:
《路德》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基督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也指基督宗教中的一派教義。馬丁·路德在16世紀時,提出了對天主教會教義的質疑,最終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
《路德》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車”、“彳”、“肉”三個部首,共計9個筆畫。
《路德》這個詞的來源是馬丁·路德的名字。在漢語中,為了更好地表達和解釋這個曆史人物和他所代表的宗教意義,将他的名字直接采用為《路德》。
《路德》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路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路德》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由于詞語使用較為現代,沒有相應的古代寫法。
1. 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改革思想在16世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 他的著作《*********自由論》是路德宗派的重要經典。
路德教、路德宗、路德派。
馬丁·路德、*********改革、宗教改革。
天主教、天主教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