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牲币的意思、牲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牲币的解釋

犧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嶽等。後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禮·春官·肆師》:“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 玄 謂大祀又有宗廟,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嶽,小祀又有司中、風師、雨師、山川、百物。”《孔叢子·論書》:“牲币之物,五嶽視三公而名山視子男。” 金 元好問 《樊侯壽冢記》:“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币來助者傾動州裡。”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家祭》:“蘋蘩潔,牲币俱,宜祀之辰籩豆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牲币”是中國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牲币由“犧牲”(動物祭品)和“币帛”(絲織品)組成,是古代祭祀活動中使用的供品。最初專用于次祀級别的對象,如日月星辰、社稷、五嶽等,後來逐漸泛指一般祭祀的供品。

等級分類與用途

根據《周禮·春官·肆師》記載,古代祭祀按規模分為三類:

鄭玄注解進一步說明,牲币在次祀中代表對中等重要神靈的尊崇,例如山川祭祀中,五嶽的規格相當于“三公”,其他名山則類比“子男”爵位(《孔叢子·論書》)。

演變與泛化

隨着時間推移,“牲币”從特指次祀祭品擴展為泛指祭祀用的各類物品,包括動物、布帛等。這一變化反映了古代禮儀制度的簡化與普及。

文化意義

牲币的使用體現了古代對自然與神權的敬畏,同時通過祭品種類和規格的差異,強化了社會等級觀念,成為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牲币的意思

牲币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指代古代的祭祀用的動物,在祭祀活動中被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牲(⺧)的部首是牛字旁,總筆畫數為7。

币(⺮)的部首是巾字旁,總筆畫數為4。

來源

牲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中國古代社會重視宗教信仰和祭祀禮儀,祭祀時用來祭祀神靈的牲畜被稱為牲,而用來購買牲畜的貨币被稱為币。

繁體

繁體字為: 獸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常常會有變化。以《說文解字》為例,古時候的牲币可以寫作「礻幣」,其中的礻即為祭祀的意義。

例句

1. 在古代的牲祭儀式上,人們會獻上許多牲币。
2. 祭祀神明需要準備牲币作為祭品。

組詞

牲畜、牲口、貨币、金币、銀币、紙币等。

近義詞

祭品、貢品、祭祀。

反義詞

神賜、神供、神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