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泰山 、北鬥的合稱。猶言泰鬥。比喻為世人所欽仰的人。語出《新唐書·韓愈傳贊》:“自 愈 沒,其言不行,學者仰之如 泰山 、北鬥雲。”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詞:“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 明 喬世甯 《何先生傳》:“ 明 興,詩文足起千載之衰,而 何 李 最為大家,今學士家稱曰‘ 何 李 ’,或稱曰‘ 李 何 ’,屹然為一代山鬥雲。”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留書與之》詩:“吾非山鬥倫,不詆排 釋迦 。”
(2).敬稱。用來稱呼對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叟緻敬曰:‘久仰山鬥!’乃揖生入。”《西湖佳話·葛嶺仙迹》:“尚不曾拜識山鬥,晚生小子安敢妄通。”
“山鬥”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比喻義
指“泰山”和“北鬥”的合稱,喻指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備受尊崇的人物。
敬稱義
古代用作對對方的尊稱,表達敬意。例如《聊齋志異·青鳳》中“久仰山鬥”即表示對對方的敬慕。
補充信息
《山鬥》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兩座山峰緊密靠攏或者互相對峙的景象。
《山鬥》由兩個部首組成:山(部首:山,筆畫:3)和鬥(部首:鬥,筆畫:4)。
《山鬥》最早出現在《禹貢上山經》一書中,用來形容山峰的形态。後來逐漸引申為形容其他事物之間的相互對峙關系。
《山鬥》的繁體字為「山鬥」。
在古代,「山鬥」的字形有所不同,通常寫作「山鬥」,部首「山」的形狀更加接近兩座山峰的形态。
1. 這幅畫中的山鬥景色讓人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2. 戰場上兩軍山鬥般的對峙,讓人感受到緊張的氣氛。
山峰、山水、鬥志、鬥争
對立、對峙、對抗
融合、和諧、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