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罪大惡極或十分惡劣。《宋史·史浩傳》:“ 浩 奏:‘ 唐 虞 之世,四兇極惡,止於流竄,三考之法,不過黜陟,未嘗有誅戮之科。’”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小倉山房詩》,詩中異端也……惟其不能割舍,誇多鬭靡,緻使指摘交加,等諸極惡不堪之列,亦其自取。”
“極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罪大惡極或十分惡劣”,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字面解釋
“極”表示程度達到頂點,“惡”指惡劣、罪惡,組合後形容極端惡劣的品行或行為。
(參考)
應用範圍
多用于描述嚴重違反道德或法律的行為,如曆史上的“四兇”(傳說中舜帝流放的四個惡人)被稱為“極惡”典型。
《宋史》中的記載
南宋官員史浩曾引用“唐虞之世,四兇極惡”來主張對重罪者以流放代替殺戮,體現古代對“極惡”的刑罰态度。
清代文學評價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批評袁枚的《小倉山房詩》為“詩中異端”,甚至将其列為“極惡不堪”,此處引申為對文學作品的極端負面評價。
“極惡”強調程度上的極端性,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行為、品行或抽象事物的惡劣性質。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查閱《宋史·史浩傳》或《白雨齋詞話》相關章節。
《極惡》一詞即指極度邪惡、極端兇惡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行為、性質或狀态極其惡劣、令人厭惡和不忍目睹。
《極惡》一詞由部首組成,其中“極”字的部首為“木”,表示與木有關,而“惡”字的部首為"心",表示與心有關。
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極(8畫)+ 惡(10畫)。
《極惡》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極惡」。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對于《極惡》這個詞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極惡」或其他一些略有變化的寫法。
1. 這個殺手是一個極惡的罪犯,他犯下了許多喪心病狂的罪行。
2. 這個組織背後隱藏着極惡的目的,必須盡快予以打擊和鏟除。
3. 那個人長相陰森可怕,給人一種極惡的感覺。
極端、惡劣、極度、惡之必須、兇惡
邪惡、殘暴、兇狠、惡毒、窮兇極惡
善良、正義、仁慈、和善、良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