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 玄奘法師 的俗稱。精通經、律、論三藏的高僧稱為三藏法師。
“唐三藏”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尊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三藏”指佛教典籍的三大分類:
玄奘(602-664)因西行印度取經并翻譯大量佛經,被唐高宗封為“三藏法師”。他曆時19年譯出佛經75部、1335卷,對中國佛教發展影響深遠。
小說将玄奘稱為“唐三藏”,賦予雙重含義:
“藏”在梵文中原指盛物的筐箧,引申為包羅萬象的佛經總稱。玄奘因全面掌握佛學體系,故得此名。
《唐三藏》是指唐朝時期的高僧玄奘,他是佛教的傳教士兼翻譯家,曾經前往印度取經,将佛教經典翻譯成漢語,對中國的佛教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唐三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字:唐、三、藏。
唐的部首是口,共有7畫。
三的部首是三,共有3畫。
藏的部首是⼀,共有25畫。
《唐三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小說《西遊記》。在小說中,唐僧是主角孫悟空的師傅,三藏一詞是對他的尊稱。
《唐三藏》的繁體字是《唐三藏》。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唐三藏》的古時寫法可能是「唐三蔵」。
1. 孫悟空向唐三藏拜師學藝。
2. 唐三藏帶領弟子們一路西行,前往印度取經。
1. 唐僧:指唐朝時期的高僧。
2. 西遊記:一部描寫唐僧師徒取經之旅的古代小說。
3. 法師:指學習佛教法術的人。
近義詞可以是「玄奘」,因為《唐三藏》這個詞是對玄奘的尊稱。
反義詞可以是「其他佛教高僧的名字」,因為《唐三藏》特指唐朝時期的玄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