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又名紅厚殼、海棠果。藤黃科。常綠喬木。幹高大,葉對生,有光澤,橢圓形或寬橢圓形。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白色,有香氣。核果球形,熟時黃色,肉質。生長于我國 廣東 、 廣西 、 台灣 等地; 東南亞 至 非洲 亦産。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滑潤油和醫藥用;木材堅實,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橋梁用材;樹皮含樹脂,供藥用。
(2).胡楊的别名。《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 顔師古 注:“胡桐亦似桐,不類桑也。蟲食其樹而沫出下流者,俗名為胡桐淚,言似眼淚也。可以汗金銀也,今工匠皆用之。流俗語訛呼淚為律。”
胡桐是漢語中對特定植物的古稱與現代植物學名稱的複合指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胡桐”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西域傳入的喬木。其名稱中“胡”指代西北少數民族地域,“桐”形容其樹形似梧桐。清代《植物名實圖考》明确記載:“胡桐淚生涼州,木高丈餘,皮似白楊青桐”,描述其樹脂藥用特性。
在植物分類學中,“胡桐”現為胡楊(Populus euphratica)的别稱,屬楊柳科楊屬。其特征包括:
“胡桐淚”為其核心衍生概念: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第20(2)卷. 科學出版社, 1984.
- 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胡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且具有文化寓意:
紅厚殼(海棠果)
屬于藤黃科常綠喬木,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台灣及東南亞、非洲等地。其特征包括:
胡楊的别名
楊柳科落葉喬木,主要分布于幹旱地區(如中國西北)。其特點有:
“胡桐”一詞源于古人對胡楊的稱呼(如《漢書》記載),雖與梧桐形态差異大,但文化内涵相通:
部分資料提到胡桐被誤稱為“法國梧桐”(懸鈴木),實為名稱混淆,兩者科屬不同。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植物學文獻或古籍《漢書》等來源。
阿鄭之化爆響慚凫企鶴長短歌襜幌乘踐臣民辍水盜骊獨孤渾堕成二桃殺三士廢着風狀分虎竹幞被浮芥羹匙攻苦食啖還味翰海鶴洞喝攔華氏溫度計叫做警邏精人今曏疾趨空洞留曹攣攣落單墨豬畮鐘拚命骈矗皮解庫平博洽聞鬐刺瓊樹趣埶軟殼雞蛋三爵生育麝香食祿糕誓死不渝贖銅術追填補通稿沃腴五大運動銜冰吐雹谿盎小步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