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又名紅厚殼、海棠果。藤黃科。常綠喬木。幹高大,葉對生,有光澤,橢圓形或寬橢圓形。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白色,有香氣。核果球形,熟時黃色,肉質。生長于我國 廣東 、 廣西 、 台灣 等地; 東南亞 至 非洲 亦産。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滑潤油和醫藥用;木材堅實,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橋梁用材;樹皮含樹脂,供藥用。
(2).胡楊的别名。《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 顔師古 注:“胡桐亦似桐,不類桑也。蟲食其樹而沫出下流者,俗名為胡桐淚,言似眼淚也。可以汗金銀也,今工匠皆用之。流俗語訛呼淚為律。”
“胡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且具有文化寓意:
紅厚殼(海棠果)
屬于藤黃科常綠喬木,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台灣及東南亞、非洲等地。其特征包括:
胡楊的别名
楊柳科落葉喬木,主要分布于幹旱地區(如中國西北)。其特點有:
“胡桐”一詞源于古人對胡楊的稱呼(如《漢書》記載),雖與梧桐形态差異大,但文化内涵相通:
部分資料提到胡桐被誤稱為“法國梧桐”(懸鈴木),實為名稱混淆,兩者科屬不同。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植物學文獻或古籍《漢書》等來源。
《胡桐》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樹木。它是一種常綠喬木,葉子大而圓形,樹冠茂密,株高可達20米。胡桐樹的花朵呈黃色,開花期一般在夏季,非常美麗,因此也常被用來修飾園林景觀。
《胡桐》這個漢字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胡(四點水)和桐(木字旁)。它包含了11個筆畫。
《胡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它的古字形寫作“胡櫳”。在繁體字中,“胡櫳”寫作“胡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胡桐這個詞的古字形可以寫作“胡櫳”。古代人們用筆在竹簡、蔔甲或青銅器上書寫漢字,其書寫方式和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園林中的胡桐在夏季盛開,美麗動人。 2. 這座城市的街道兩旁都種滿了胡桐樹。
組詞: 1. 胡桐樹 2. 胡桐花 3. 胡桐林
近義詞: 1. 咬桐 2. 黃楊
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