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色的意思、風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色的解釋

(1).風。 唐 元稹 《酬複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詩:“苦思正旦酬白雪,閑觀風色動青旂。” 明 高啟 《憶遠曲》:“ 揚子津 頭風色起,郎帆一開三百裡。”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卷二:“今按:風亦可言色。《楚辭》雲:‘光風轉蕙汎崇蘭。’ 王逸 註雲:‘雨止日出而風,草木亦有光也。’《樂府》:‘今朝風色好。’是風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日将到 大姑塘 ,風色大作……隻見兩隻大鹽船被風橫掃了,抵在岸邊。”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隻有凄微的風色,匿黯的日影,重雲摩頂,孤鹄啼枝,添繪了幾許悲愁的景象。”

(2).風勢,風向。 唐 韓偓 《江行》詩:“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宋 蘇轼 《與秦少遊書》:“約此二十五六間可登舟,并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風色過渡,一日至 遞角場 。”《水浒後傳》第十一回:“看見風色順了, 許義 引路,帶了十隻船,一同進發。”

(3).泛指天氣。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今朝風色好,延瞰極天莊。”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開船那天,風色十分陰沉。”

(4).風光,景色。 唐 溫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風色好,遙見 武昌 樓。” 宋 範成大 《長文再作複次韻》:“喜鵲門前人一笑,絶勝風色候 長幹 。” 魏巍 《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這就是 漢江 前線的自然風色。”

(5).形勢,動靜。《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權 見風色不利,收軍還 東吳 。”《說唐》第二四回:“這班人來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陳達 、 尤金 在内,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寶兄 來,看看風色,卻不可洩漏。” 洪深 《五奎橋》:“ 周鄉紳 (看見風色不大好,立起身對 王老爺 ):這裡太陽曬,熱不過,我們祠堂裡去坐罷。”

(6).猶風聲,消息。《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楊知縣 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裡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臉色。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忠存軌迹,義形風色。”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二回:“ 康順風 便感到村裡人這幾天的風色不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風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指自然界的風或風勢

    • 源自唐代詩詞,如元稹《酬複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中“閑觀風色動青旂”,此處“風色”指風的存在或動向。
    • 宋代蘇轼在書信中提到“相風色過渡”,則強調觀察風向、風力以決定行程。
  2. 泛指天氣或氣象狀況

    • 唐代盧照鄰詩“今朝風色好”即描述天氣晴朗。現代漢語中也有類似用法,如“風色陰沉”。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情勢或局勢

    • 常見于口語或文學,例如“看風色行事”指根據形勢調整行動策略。茅盾《子夜》中“大戶空頭看風色補進”即此意。
  2. 指風光或景色(較少用)

    • 部分文獻擴展為自然景象,如“光風轉蕙”描繪風中草木的光影。

三、其他補充

“風色”一詞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内涵,既可描述實際的風向、天氣,也可隱喻社會動态,常見于古典文學和日常比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色是一個令人向往和抽象的詞彙,常用來形容風的特點和特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風和色。風部意味着與風有關,而色部意味着顔色或特質。風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過演變成為現代漢字。在繁體字中,風色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古時,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風色的意思大緻相同。以下是關于風色的例句:"春天的風色溫暖宜人",這句話描述了春天的風所呈現的溫暖和舒適的感覺。有關風風色的組詞,可以有風景、風雅、風趣等。近義詞可以是氣息、氛圍、風韻等,而反義詞可能是靜止、無聲等。希望這些答案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