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激扬过分。《逸周书·命训》:“极丑则6*民叛,民叛则伤人,伤人则不义。” 朱右曾 校释:“扬清激浊固君子之事,然絶之已甚,必将激而为非,以中伤善类。”
(2).非常丑陋。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 钟离春 者, 齐 无盐邑 之女, 齐宣王 之正后也。其为人也,极丑无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齐 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 无盐女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极丑汉语 快速查询。
“极丑”是汉语中表示事物或人物在视觉或道德层面达到极端丑陋程度的形容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极”表示程度达到顶点,“丑”指“丑陋;不好看”,二者组合后强调丑的极致状态。从语义结构分析,“极丑”属于偏正短语,前字“极”作为程度副词修饰核心形容词“丑”,构成“程度+性质”的语法模式,常见于书面及口语表达中。
在具体应用中,“极丑”既可描述客观形态的丑陋,如《汉语大词典》引《庄子·天地》中“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的典故,通过夸张手法展现外貌的极端丑陋;也可用于批判性语境,如《古代汉语词典》列举的“极丑之态”词组,常用于揭露道德败坏或行为失范现象。该词在明清小说中高频出现,与“极美”形成二元对立的美学范畴,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描写马道婆“极丑无比”的形貌特征,强化了文学形象的戏剧张力。
“极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含义:
拼音:jí chǒu
核心含义:指“非常丑陋”,常用于形容外貌或品德上的严重缺陷,带有强烈贬义。
激扬过分(古义)
源自《逸周书·命训》:“极丑则民叛,民叛则伤人。”此处“极丑”指过度批判或激化矛盾,可能引发负面后果。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
非常丑陋(常用义)
闇门北寺狱蟾诸吹唱窜乱点茆雕甿涤纶贰约樊孙纷庞刚才敢死规饬龟马害人不浅横眉竪目还我河山浑窳简尺监河侯胶加教练员交嘴家状疾颠阶祸继古开今进展决脰钧甄考课可汗揽搭礼化篾匠缪错聘嫁千丈柳敲骨取髓寝置啓证曲章柔从三釜筛汰商船衫帽少隽蛇口结氏谱石器贪荣慕利藤角纸天文学通材达识桐叶戏窝缩遐隔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