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羅的意思、拘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羅的解釋

草名。即臯蘆草。葉似茶,味苦。《太平禦覽》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龍川縣 有臯蘆草,葉如茗,味苦澁,土人以為飲,今 南海 謂為過羅,或曰拘羅。”《骈雅·釋草》:“拘羅、過羅、臯蘆,苦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羅”是一個在古漢語和特定語境中出現的詞彙,其含義較為特殊且不常用。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記載,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束縛、拘禁: 這是“拘羅”最核心的含義。其中“拘”指拘束、限制,“羅”指羅網、捕捉。二字結合,表示像用羅網捕捉一樣加以束縛或囚禁。此義項可見于古代文獻和佛經翻譯中。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此義項,并引用了相關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線上詞典如漢典(需在“拘羅”詞條下查詢,或分别查“拘”、“羅”字義後組合理解)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2. 古國名(音譯): “拘羅”是梵文音譯詞,指古代印度的一個國家,更常見的音譯名是“憍薩羅國”(Kosala)。這是佛陀時代的重要國度之一,位于恒河流域。

    來源參考: 在佛教經典(如《大唐西域記》)和古代地理文獻中常見此譯名。可查閱佛教辭典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網絡版可見于佛學線上等平台)或相關佛經譯本。

  3. 植物名(音譯): 在佛經中,“拘羅”有時也用作植物名稱的音譯,具體所指植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可能與“拘羅樹”(一種香木)有關。

    來源參考: 同樣見于佛教經典及相關注釋。可參考《一切經音義》等佛經音義書或佛教植物學相關研究資料。

“拘羅”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其核心含義是“束縛、拘禁”,源于“拘”與“羅”的本義組合。此外,它更常見于佛教文化和曆史地理領域,作為梵文“Kosala”(古國名)或特定植物名的音譯詞使用。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拘羅”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學和成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但需注意不同來源的權威性差異:

  1. 植物名稱(主流解釋)
    指一種名為“臯蘆草”的植物,其葉形似茶,味苦澀。古代文獻如《太平禦覽》記載,南海地區稱其為“過羅”或“拘羅”,屬苦茗類植物。該解釋在多個高權威性網頁中被一緻提及,屬傳統釋義。

  2. 成語用法(引申含義)
    少數中等權威性來源提到“拘羅”演變為成語,意為“拘泥小節而忽視大局”,源于古代鞭刑禮制,後引申批評過度關注細節的行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


建議區分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暗潮白矢八威誖悍禀食超今越古持橐簪筆鳄蜥蕃坊放弛煩纓發善風矩告負刮鹻妫汭駭炫哈昔泥鴻茫火漆漸浸椒锳椒子金雞障金絲燕急世曠霁禮賓司鄰家吹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澤缪力同心駱丞邏輯代數僇市米黃暮夜金黏留噴振丕功啟伐鵲畫弓睿文三四五十失疏懶素牀訴雪蛻皮托芘驒騱蔿敖辒涼車無生鄉兀首無妄之災香菰小史小條鞭戲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