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misunderstood and inconvenient] 委屈
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
(1).歪曲,違背。《後漢書·阜陵質王延傳》:“王前犯大逆,罪惡尤深,有同 周 之 管 蔡 , 漢 之 淮南 。經有正義,律有明刑。先帝不忍親親之恩,枉屈大6*法,為王受愆,羣下莫不惑焉。”
(2).謂使受冤屈。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喜賞惑濫,虧損天鑒;怒刑不正,枉屈人命。”《朱子語類》卷一三七:“ 屈原 本是一箇忠誠惻怛愛君底人,觀他所作《離騷》數篇,盡是歸依愛慕不忍捨去 懷王 之意……而今人句句盡解做駡 懷王 ,枉屈説了 屈原 。”
(3).謂屈尊就卑。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枉屈漢語 快速查詢。
“枉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歪曲、違背
指扭曲事實或法律,違背公正原則。例如《後漢書》中“枉屈大法”指違背法律原則。
使受冤屈
表示冤枉他人或蒙受冤屈。如宋代王禹偁《端拱箴》提到“枉屈人命”,強調因不公正的刑罰導緻冤案。
屈尊就卑
用于表達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主動示好。最經典的例子是《出師表》中“猥自枉屈”,指劉備屈尊拜訪諸葛亮。
補充說明
可通過《出師表》《後漢書》等文獻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
枉屈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枉”是由木旁、罔部構成,它的意思是冤屈,委曲;“屈”是由屍旁、出部構成,它的意思是委屈,屈服。
拆分“枉”字的部首是木旁,共有九個筆畫;拆分“屈”字的部首是屍旁,共有五個筆畫。
“枉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枉字的形狀和簡體字相似,而“屈”字則以繁體形式“屈”存在。
古時候,“枉”字寫作“亡旁望旁”,表示冤屈、委曲的意思。而“屈”字則寫作“屍”旁與“出”部,同樣表示委屈、屈服。
1. 在這個案件中,他被枉屈了。
2. 盡管他盡力為大家做好事,卻被人枉屈了。
枉然、過枉、枉費、屈服、******
冤屈、委屈、******
無冤無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