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批駁的意思、批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批駁的解釋

(1) [refute;criticize]∶批判駁斥

批駁反動言論

(2) [rebut]∶舊指書面駁回下級的書面報告或請求

詳細解釋

(1).批評駁斥。 明 張居正 《答薊鎮巡撫言優假将官書》:“如以僕言為非者,幸直賜批駁,以為後來用人之鑒。” 清 顧炎武 《與陸桴亭劄》:“近刻《日知録》八卷,特付 東堂 郵呈,專祈指示。其有不合者,望一一為之批駁。”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十章:“ 徐勝 有些氣,漲紅了面孔批駁她說:‘你還在耍陰謀,裝樣子,呸!’”

(2).上級對下級書面呈請事項作否定的批示。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政條》:“今上司不允下議,號稱批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會審官因為他告的是個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駁了不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批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ī bó,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現代常用義
    指對錯誤言論或行為進行批判和駁斥,強調通過邏輯分析否定對方的觀點。例如:

    • “他的自由論受到了批駁”。
    • 這一用法常見于學術讨論、社會評論等場景,需結合具體論據展開反駁。
  2. 舊時特定用法
    在曆史語境中,特指上級對下級書面請求的否定性批示,即“駁回”。例如:

    • 古代官員對呈報文件标注“批駁”表示不予批準。

二、用法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正式語境,需注意區分現代與曆史用法的差異。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閱《漢語辭海》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批駁》意思

《批駁》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對他人的觀點、論據或言論進行反駁或駁斥,以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或批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批駁》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和馬部。手部表示與人有關,馬部表示與動物(馬)有關。

根據康熙字典,批的總筆畫數為3畫,駁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批駁》的來源較為明确,批是指用手擊打或拍打,表示批評或反對;駁是指用力推翻或否定,表示反駁或駁斥。合在一起表示用手的動作反駁他人的觀點或論據。

繁體

《批駁》的繁體字為「批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批駁」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西漢初期的篆書中,「批」的寫法是「披」,表示展開或揭示;而「駁」的寫法是「白狍」,表示駁回或否定。不同時期和不同版本的字書可能存在差異。

例句

1. 他對敵方的觀點進行了有力的批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 作為一位評論家,他經常使用尖銳的言辭來批駁不合理的觀點。

組詞

1. 批評:對别人的缺點或錯誤進行指責或評判。

2. 駁斥:對他人的觀點或論據進行非常明确地反駁或駁倒。

近義詞

反駁、駁回、否定

反義詞

認同、接受、贊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