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暴的意思、急暴的詳細解釋
急暴的解釋
[irritable] [指人性情]急躁;暴躁
詳細解釋
(1).急躁。《晉書·桓玄傳》:“性又急暴,呼召嚴速,直官鹹繫馬省前,禁内讙雜,無復朝廷之體。”
(2).猶嚴酷。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三節:“ 漢隱帝 時, 王章 管財政,聚斂更急暴,在舊制雀鼠耗外,又加二鬥,稱為省耗。”
詞語分解
- 急的解釋 急 í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氣惱,發怒:急眼。 使着急:這件事真急人。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進。急先鋒。急風暴雨。 迫切,要緊:急切。急診。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專業解析
急暴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性情或行為急躁粗暴,強調情緒沖動、缺乏耐心,常伴隨激烈的言行表現。例如:“他性子急暴,遇事容易沖動。”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急”:本義為焦躁、迫切(《說文解字》:“急,褊也”),引申為倉促、猛烈。
- “暴”:原指曬幹(《說文》:“暴,晞也”),後衍生出“猛烈”“兇殘”義(如《論語》“斯害也已”)。
二者組合後強化了“急躁且猛烈”的語義特征。
三、權威詞典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急暴:形容人性情急躁,容易發怒。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598.
- 《漢語大詞典》:
急暴:指人性格急躁暴烈。
來源: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1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053.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急暴:形容人性情急躁,行為粗暴。
來源: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606.
四、語義辨析
- 近義詞:暴躁、急躁、暴烈。
- 反義詞:溫和、沉穩、耐心。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性格缺陷或情緒失控狀态,含貶義色彩。
五、古籍用例佐證
《朱子語類》卷十三:
“如人性質本弱,卻過急暴,便是不中。”
此例說明“急暴”在宋代已用于批評性格缺陷,強調失衡狀态。
六、常見搭配
- 急暴性子:形容人一貫急躁(例:他天生急暴性子)。
- 急暴起來:描述情緒突然爆發(例:他一時急暴起來,摔了杯子)。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 (宋)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網絡擴展解釋
“急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性情急躁、暴躁
- 基本釋義:形容人的性格急躁易怒,缺乏耐心。
- 例句:《晉書·桓玄傳》記載:“性又急暴,呼召嚴速,直官鹹繫馬省前,禁内讙雜,無復朝廷之體。”
- 近義詞:急躁、暴躁
- 反義詞:平和、溫和
二、指措施或行為嚴酷
- 引申義:用于描述政策、制度等嚴苛、暴烈。
- 例句:範文瀾、蔡美彪等學者在《中國通史》中提到,漢隱帝時期王章管理財政時,“聚斂更急暴”,加重賦稅稱為“省耗”。
補充說明
- 英文釋義:可譯為“irritable”(易怒的)或“harsh”(嚴酷的)。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學術著作的例證,涵蓋性格與制度兩個層面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邦貫表微布濩纏足城陬楚幽大赤笪日法律效力凡底芳津番人風毛膏脣拭舌告詞膏田狗崽子廣赜規兆鶴舞和愉呴谕家妓江妃佩澆沃機舂接腳壻笄珥橘中樂朗練老醬棚陵域立正脔殺録録末末泥中刺怒特畔心陪銮蓬科平治天下籤告清識搉油繞道三代人物上厲笙詩神略霜露之思水哨馬書淫宋嫂通泉草頭龍鄉面小艙笑眯眯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