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脣拭舌的意思、膏脣拭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脣拭舌的解釋

潤滑嘴唇,拭淨舌頭。意謂極力用話語打動人,多指讒毀。《後漢書·宦者傳·呂強》:“羣邪項領,膏脣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李賢 注:“膏脣拭舌,謂欲讒毀故也。” 清 錢謙益 《<範玺卿詩集>序》:“寖假而膏脣拭舌,訾議其短長,蜉蝣撼大樹,斯可為一笑已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脣拭舌”(gāo chún shì sh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用油脂塗抹嘴唇,用布巾擦拭舌頭。

  2. 引申意義:
    比喻極力用動聽的言辭打動他人,多含貶義,常用于描述讒毀或刻意修飾言辭以影響他人判斷的行為。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最早見于《後漢書·宦者傳·呂強》,原文為“群邪項領,膏唇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指奸佞之人用讒言诋毀忠良。
  2. 文學引用:
    清代錢謙益在《範玺卿詩集序》中以“膏脣拭舌”形容他人對詩集的惡意貶損,進一步強化了其貶義色彩。

三、結構與用法

四、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戰國策·楚策四》)将其解釋為“修飾辭藻使言辭典雅”,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釋義仍以《後漢書》及後世文學引用為準。

該成語多用于形容通過精心修飾言辭以達到讒毀或說服目的的行為,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具體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脣拭舌

《膏脣拭舌》是一個描述修身養性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擦拭嘴唇舔舐舌頭,形容人言談舉止時刻注意修養,言行慎重。

首先來拆分部首和筆畫:膏(⺼、高下結構、5畫)、脣(⺣、疋、6畫)、拭(扌、字邊、8畫)、舌(舌、4畫)。

《膏脣拭舌》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又以膏止未滂乃食,……以舌抹脣者賜之一倍”,意為在舉行祭祀儀式時,在尚未完全燒成的肉上抹脂膏,然後用舌頭舔拭,以示尊重。後來這個行為被引申為修養的象征,用來形容一個人講話時言之有物,慎重而謙和。

膏脣拭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膏唇拭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膏唇拭舌」成語的古文寫法為「膏脣拭舌」,所使用的字體結構相似,隻是在一些字的筆畫上有所變化。

以下是「膏脣拭舌」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平時很注意修養,談吐間總是膏脣拭舌,非常有教養。
  2. 她在演講中膏脣拭舌,準備充分而且表達清晰,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膏脣拭舌」相關的組詞有:膏脂、拭目以待、舌綻蓮花。

與「膏脣拭舌」近義詞有: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故、言之謹慎。

與「膏脣拭舌」反義詞有:口齒不清、言之無物、言而無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