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暴的意思、急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暴的解释

[irritable] [指人性情]急躁;暴躁

详细解释

(1).急躁。《晋书·桓玄传》:“性又急暴,呼召严速,直官咸繫马省前,禁内讙杂,无復朝廷之体。”

(2).犹严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 汉隐帝 时, 王章 管财政,聚敛更急暴,在旧制雀鼠耗外,又加二斗,称为省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急暴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性情或行为急躁粗暴,强调情绪冲动、缺乏耐心,常伴随激烈的言行表现。例如:“他性子急暴,遇事容易冲动。”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1. “急”:本义为焦躁、迫切(《说文解字》:“急,褊也”),引申为仓促、猛烈。
  2. “暴”:原指晒干(《说文》:“暴,晞也”),后衍生出“猛烈”“凶残”义(如《论语》“斯害也已”)。

    二者组合后强化了“急躁且猛烈”的语义特征。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急暴:形容人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98.

  2. 《汉语大词典》:

    急暴:指人性格急躁暴烈。

    来源: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1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053.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急暴:形容人性情急躁,行为粗暴。

    来源: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606.

四、语义辨析

五、古籍用例佐证

《朱子语类》卷十三:

“如人性质本弱,却过急暴,便是不中。”

此例说明“急暴”在宋代已用于批评性格缺陷,强调失衡状态。

六、常见搭配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3.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4. (宋)黎靖德编.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网络扩展解释

“急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性情急躁、暴躁

  1. 基本释义:形容人的性格急躁易怒,缺乏耐心。
    • 例句:《晋书·桓玄传》记载:“性又急暴,呼召严速,直官咸繫马省前,禁内讙杂,无復朝廷之体。”
    • 近义词:急躁、暴躁
    • 反义词:平和、温和

二、指措施或行为严酷

  1. 引申义:用于描述政策、制度等严苛、暴烈。
    • 例句:范文澜、蔡美彪等学者在《中国通史》中提到,汉隐帝时期王章管理财政时,“聚敛更急暴”,加重赋税称为“省耗”。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学术著作的例证,涵盖性格与制度两个层面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兽闼博辨才谋长谈阔论刀芒大用丁坑东户恶口耳择反口藩王发躁飞黄腾达飞行记录仪奋笔槁杌庚泥购私挂緑广嗣估倒蚝珠黄远生火钩矫奸徼外基原蠲弛喟叹老例联蹇灵节燐火临死不怯利用苗姜秘藏敏茂配搭匹居迫厄千金敝帚切嘱凄苦奇嶷栖心桑臣韶光似箭顺境搠换思蒓鲈思贤如渴素屏殄夷听者体意屠酤儿隗山响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