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伽倻琴的意思、伽倻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伽倻琴的解釋

朝鮮 和 中國 *********撥弦樂器。相傳六世紀時已流傳于 朝鮮 新羅 南方的 伽倻國 。形似筝。原有雅樂用者與俗樂用者二種。其現代形制為:長約一百五十二厘米,闊約十七至二十一厘米,張十二弦。常用于獨奏和伴奏歌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伽倻琴是朝鮮族傳統彈撥弦鳴樂器,又稱朝鮮筝,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起源與曆史

  1. 起源
    據《三國史記》記載,伽倻琴由公元6世紀朝鮮半島伽倻國的嘉悉王(或樂師于勒)仿中國漢筝創制。最初為宮廷雅樂樂器,後傳入民間,并隨文化交流傳入日本(稱“新羅琴”)。

  2. 發展

    • 新羅時期(7-9世紀):成為宮廷“鄉樂”核心樂器。
    • 高麗-朝鮮王朝:定型為12弦,用于祭祀、宴樂。
    • 近現代改良:19世紀末為適應散調音樂發展為18-21弦,音域擴展,并融入交響樂。

二、形制與結構

  1. 基本構造

    • 琴身:桐木或杉木制成,長約160-170厘米,呈流線型弧度。
    • 琴弦:傳統為12根蠶絲弦(現多用尼龍弦),按五聲音階排列,現代改良版達21弦。
    • 雁柱:可移動竹制或紅木琴碼,用于調節音高。
  2. 分類

    • 正樂伽倻琴:12弦,音色渾厚,用于古典宮廷音樂。
    • 散調伽倻琴:18-21弦,音域更廣,適合獨奏與即興演奏。

三、藝術特點


四、文化地位

伽倻琴在中國主要流行于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東北其他地區,是朝鮮族音樂文化的象征,兼具群衆性與專業性。其形制與音樂表現力體現了中朝古代樂器的融合與創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伽倻琴》的意思

《伽倻琴》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一種弦樂器。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伽倻琴》的部首是“王”,拆分成“亻”、“廴”、“丷”、“廴”四個部首。該詞的總筆畫數為22。

來源

《伽倻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用于形容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繁體

《伽倻琴》的繁體字為「伽倻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伽倻琴》的漢字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沒有統一的寫法。

例句

1. 他手中的伽倻琴發出悠揚動人的聲音。

2. 她在音樂比賽中用伽倻琴演奏了一首古曲。

組詞

琴家、琴弦、琴曲、樓琴等。

近義詞

弦琴、筝、古琴等。

反義詞

鼓、笛子、號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