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録的意思、校録的詳細解釋
校録的解釋
訂正著錄。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葉法善》:“子本太極紫微左仙卿,以校録不勤,謫於人世。”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自 東漢 相傳以至於今,皆 歆 所校録也。”
詞語分解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 録的解釋 録 ù 見“錄”。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校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ào lù,其核心含義為訂正著錄,主要用于文獻整理或學術研究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訂正與記錄
指對文字、文獻進行校對和修正,并系統記錄的過程。例如:
- 唐代薛用弱《集異記補編·葉法善》中提到“以校録不勤,謫於人世”,說明古代文獻整理需嚴謹态度。
- 清代方苞《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中“皆歆所校録也”,強調校録在曆史考據中的作用。
延伸理解
- 文化背景與用法
- 該詞常見于古籍整理、版本校勘等場景,體現對文本準确性的重視。
-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勤勉修正自身錯誤”,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傳統文獻,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含義。
注意事項
- 讀音與字形:“校”在此處讀xiào(非jiào),與“校正”相關;“録”為“錄”的繁體字,意為記錄。
- 權威性差異:訂正著錄的釋義被多來源(、3、6、7等)支持,而引申義僅提及,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録的意思
校録(xiào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學校等機關團體的記載和記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校録的部首是木(mù)和金(jīn),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校録是繁體字,它的簡體字是校錄。
校録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是由“校”和“録”兩個字合并而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校録的寫法為“校錄”,其中的”校“字是由木和交字組成的,意指審查核對;而”錄“字則由戈和夏字組成,意指記錄記載。
例句
學生會的校録記錄了各項活動的詳細内容。
組詞
學校、校長、校園、記録、檔案等。
近義詞
紀錄、記錄、文獻、檔案。
反義詞
删去、删除、遺忘、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