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軌的意思、方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軌的解釋

(1).車輛并行。《戰國策·齊策一》:“車不得方軌,馬不得并行。”《晉書·庾龢傳》:“若兇運有極,天亡此虜,則可泛舟北濟,方軌齊進,水陸騁邁,亦不踰旬朔矣。” 清 顧炎武 《井陉》詩:“獨此艱方軌,於今尚固扃。”

(2).指平坦的大道。《後漢書·鄧彪張禹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禦。” 李賢 注:“方軌,謂平路也。” 宋 嶽珂 《桯史·義騟傳》:“崎嶇山澤,夷若方軌。”

(3).取法;比肩。《宋書·謝靈運傳論》:“ 靈運 之興會标舉, 延年 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範後昆。”《魏書·李崇傳》:“逮自 魏 晉 ,撥亂相因;兵革之中,學校不絶,遺文燦然,方軌前代。”《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九年》:“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衆局,亦乃方軌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羣目。” 清 黎松門 《<續闆橋雜記>序》:“梯崖縋淵,往往方軌古人。”

(4).指品行端正。《南史·劉琎傳》:“ 瓛 弟 璡 字 子璥 ,方軌正直,儒雅不及 瓛 而文采過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和用法,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釋:

  1. 本義:兩車并行

    • 字面解釋: “方”有“并列、并排”之意,“軌”指車轍,即車輪留下的痕迹,也代指車輛本身。因此,“方軌”的字面意思是指兩輛車并排行駛。
    • 描述路況: 引申指道路寬闊,足以容納兩輛車并行。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道路的寬廣、平坦或重要。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均收錄此義項。例如,《戰國策·齊策一》有“車不得方軌,馬不得并行”的描述(此處為否定用法,形容道路狹窄),反襯出“方軌”指道路寬闊可并行。
  2. 引申義:并駕齊驅,不相上下

    • 比喻義: 由兩車并行引申,比喻兩種事物或兩個人地位相當、能力相仿、水平接近,可以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 用法: 常用于形容人物、學說、技藝等。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收錄此比喻義項。例如,清代學者可能用“其學問可與古人方軌”來形容某人學識淵博,能與古代大家比肩。

“方軌”的核心含義是并列、并行。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方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釋義如下:

  1. 車輛并行
    指兩車并行行駛。例如《戰國策·齊策一》記載“車不得方軌,馬不得并行”,形容道路狹窄無法并行。這一用法在《晉書》《史記》等文獻中均有出現,多用于描述地形或交通限制。

  2. 平坦的大道
    引申為寬闊平坦的道路。如《後漢書》提到“統之,方軌易因”,李賢注“方軌,謂平路也”,宋代嶽珂的《桯史》中也用“夷若方軌”形容道路平坦。

  3. 取法;比肩
    表示效仿前人或與之比肩。例如《宋書·謝靈運傳論》稱謝靈運“方軌前秀”,指其文學成就與先賢并列;《魏書·李崇傳》用“方軌前代”說明魏晉學術對前代的繼承。

  4. 品行端正
    用于形容人品格正直。《南史·劉琎傳》記載劉璡“方軌正直”,強調其道德操守的端正。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嗳呀八拜敗興而歸八字胡變幾不支補綴茶鹵場師赤虎儀同寵柳嬌花籌設傳跸崔美善翠羽帳誕暢大使點蒼低能兒東西南北客藩服分内之事搞髒何須隳敗奸伏兼旬經方克苦空中樓閣枯壤禮将令人捧腹漓俗履極蔓草茂遷霓裳羽衣曲盤槊跑解馬傾撫啟臆染絲之變三墳五典神霄十三行史實算曆遂官遂心如意宿勤素知天陲天女天仙子投膠唾視外喪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