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寒的意思、郊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寒的解釋

唐 代 孟郊 詩,清峭寒瘦,好作苦語,故稱。 宋 朱熹 《西江月》詞:“句穩翻嫌 白 俗,情高卻笑 郊 寒。” 清 譚嗣同 《阻風洞庭湖贈李君時敏》詩之四:“ 援 晚可憐成畫虎, 郊 寒苦恨不為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郊寒"是漢語文學批評術語,特指唐代詩人孟郊詩歌中呈現的清冷、瘦硬、苦寒的藝術風格。這一概念源于宋代文豪蘇轼對孟郊與賈島詩風的并稱與概括,後成為古典詩學品評的重要範疇。其具體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核心釋義與語源

"郊寒"最早見于蘇轼《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以"寒"概括孟郊詩風特質。此處"寒"并非僅指内容上描寫貧寒生活(如《寒地百姓吟》),更指向其語言風格的冷峻峭拔、意境孤寂。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進一步闡釋:"郊詩托興深微,而結體古奧……冰雪之氣,時襲人襟袖",強調其審美體驗中的寒意滲透。

來源:蘇轼《祭柳子玉文》(收錄于《蘇轼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孟東野集提要》


二、藝術特征表現

  1. 意象選擇:善用"秋蟲"、"枯木"、"冷月"、"寒露"等蕭瑟意象(如《秋懷》"冷露滴夢破"),構建凄清意境。
  2. 語言錘煉:追求"刿目鉥心,刃迎縷解"(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的奇險表達,字句瘦硬奇崛。
  3. 情感基調:多抒寫寒士困頓、世路艱險之悲慨,如《贈崔純亮》"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

來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孟郊《秋懷十五首》(《孟東野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三、文學史地位

"郊寒"與"島瘦"并稱,标志中唐苦吟詩派的美學範式。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評:"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揭示其以寒苦為美的創作自覺。這一風格深刻影響後世,如清代劉熙載《藝概》稱:"孟東野詩乃《騷》之苗裔",将其與楚辭的孤憤傳統關聯。

來源: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劉熙載《藝概·詩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權威參考資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郊寒島瘦"詞條釋為"指孟郊、賈島簡啬孤峭的詩歌風格"。
  2.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王運熙、顧易生主編):隋唐五代卷專節分析孟郊"寒澀"詩風成因。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收錄《蘇轼文集》《滄浪詩話》原典(www.ctext.org)。

網絡擴展解釋

“郊寒”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具體區分:

一、文學批評術語(主流含義)
指唐代詩人孟郊的詩風特點,源自蘇轼對中唐詩人的評價“郊寒島瘦”()。

  1. 基本釋義:形容孟郊詩歌語言清冷峭拔,意境孤寒瘦硬,多表現貧苦、困頓的生活體驗,如“好作苦語”。
  2. 風格溯源:孟郊一生窮困潦倒,其詩常以冷寂的意象(如秋蟲、寒露)表達内心的凄苦,如《秋懷》中“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等句()。
  3. 後世評價:宋代朱熹曾評“情高卻笑郊寒”(《西江月》),清代譚嗣同也以“郊寒”暗喻自身際遇()。

二、自然氣候描述(次要含義)
少數資料中,“郊寒”也被解釋為郊外寒冷的氣候,如“冬日郊寒刺骨”,并引申比喻冷酷環境()。但此用法較少見,且來源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若涉及古詩文分析,通常指第一種含義;現代語境下若指氣候,建議補充說明以避免歧義。更多例證可參考文學評論類資料(如)。

别人正在浏覽...

柏葉巴山卑劇饞燈鏟土機翅扇毛初冠從頭徹尾存據調白低産黩亂凡典芳卿風情月意風幃輔助面積宮樹觀音柳桂圃國之幹城海話浩浩蕩蕩好手足合離草鴻鹄志花妖回想簡書雞蛋青解體謹持斂錢陵蹙覼縷鹿頭栅履虎媒人彌年内禅喏喏旁親骈邑殍殕氣喘如牛請期染後傷犯率土宅心熟路輕車隨陸陶車脫爾闱藝吻儒五品孫戊戌變法諴口小家派喜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