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履虎尾 ”。
“履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履虎”是“履虎尾”的簡稱,字面意為踩踏老虎尾巴,比喻身處險境或面對危險事物。例如《易經·履卦》中“履虎尾,不咥人,亨”,即用此意象表達雖遇險但最終順利的哲理。
該詞與《易經》中的“履卦”密切相關。卦辭“履虎尾,不咥人,亨” 強調通過謹慎應對危機可化險為夷,體現了道家對風險與機遇的辯證思考。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哲理讨論,形容面對高風險情境時的狀态,例如:“商戰如履虎,需步步為營。”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易經》卦辭或具體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
履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踏着老虎,形容勇敢無畏,毫不畏懼的意志和勇氣。
履虎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履”和“虎”。
履虎源自《竹書紀年》:“魯昭公田孟備之官。曾見一黃獸,龍身虎頭,曷怪之哉?履夫。”意思是:魯昭公在田地中發現一隻黃色的動物,身體像龍,頭卻像虎,對此不禁驚奇。正是因為魯昭公勇敢無畏,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踏上這隻黃獸。
履虎的繁體寫法為「履虎」,使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履虎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履虎」,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
他敢于履虎,迎接挑戰,最終獲得了成功。
履職、履曆、履行、履約。
奮勇直上、骁勇善戰。
畏首畏尾、唯唯諾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