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爾的意思、脫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爾的解釋

簡慢;輕率。 三國 魏 曹植 《黃初六年令》:“孤小人爾,身更以榮為戚,何者?将恐簡易之尤,出於細微;脫爾之愆,一朝復露也。”《北史·魏彭城王勰傳》:“每欲令我一解《喪服》,自審義6*解浮疏,抑而不許。頃因酒醉坐,脫爾言從。”《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公昔年自 左裡 還入 石頭 ,甚脫爾。” 胡三省 注:“脫爾,謂輕脫而還,不為嚴備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脫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脫爾"是一個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簡慢、輕率,多用于形容行為或态度上的不慎重。綜合古籍用例及文獻解釋,其具體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 基本詞義
    該詞由"脫"(輕率)與"爾"(詞綴)構成,特指行事隨意、缺乏嚴謹性的狀态。如《黃初六年令》中"脫爾之愆"即指因輕率導緻的過失。

  2. 古籍應用場景

    • 曹植用其警示自身言行需謹慎:"恐簡易之尤,出于細微"(《黃初六年令》)
    • 《北史》記載元勰因醉酒"脫爾言從",體現言語失當的語境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強調其軍事含義:"謂輕脫而還,不為嚴備也"()
  3. 語義延伸
    除基本含義外,該詞還隱含不拘禮節、行為放任的貶義色彩,如《晉書》中批評王恭"甚脫爾"即指責其舉止失儀。

需要注意的是,此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解析或曆史文獻研究中。如需深入探究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北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脫爾》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擺脫你”的意思。通常用于表達擺脫某人或某種束縛、約束的想法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爾》這個詞的部首是“⺡”(走字心)。

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脫爾》一詞來自于漢語普通話,是由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逐漸形成和使用的。

繁體

《脫爾》的繁體字為「脫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專門寫作“脫爾”的字形。這個詞可能是近代新形成的,所以在古時候并沒有固定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我終于脫爾了,解脫了這個無聊的工作。

2. 他幫助我脫爾困境,給了我新的機會。

組詞

1. 脫離:擺脫某種關系或狀态。

2. 脫殼:動物或昆蟲從外殼中脫離出來。

3. 脫險:從危險中安全解脫。

近義詞

1. 解脫:擺脫某種困擾或不愉快。

2. 擺脫:從某種局面或控制下解脫出來。

反義詞

1. 約束:限制人的自由行動。

2. 捆綁:将人或物束縛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