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婚禮六禮之一。男家行聘之後,蔔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請示女家,故稱“請期”。《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鴈。” 鄭玄 注:“夫家必先蔔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這裡 金員外 曉得外甥歸來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 馮 家下那袍段釵鐶請期的大禮。”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一》:“古昏禮有六禮,今《朱子家禮》略去問名、納吉、請期,止用納采、納币、親迎。”
(2).約定日期。《左傳·昭公十四年》:“﹝ 南蒯 ﹞請期五日,遂奔 齊 。”《晉書·庾翼傳》:“又遣使東至 遼東 ,西到 涼州 ,要給二方,欲同大舉。 慕容皝 、 張駿 并報使請期。”
“請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作為古代婚姻六禮之一,指男方選定婚期并與女方協商的儀式:
定義
又稱“告期”“提日”,是男方通過占卜選定吉日後,由媒人攜帶禮書(紅箋書寫男女生辰)送至女方家,商定迎娶日期的流程。
流程特點
書寫講究
請期禮書需用紅紙折成六至八行,尺寸通常不小于10×90公分,内容包含吉日、新人八字及吉祥祝詞。
在非婚禮語境中,可表示“請求約定時間”,如《左傳》記載的軍事盟約場景。此用法現代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書。
如今傳統“請期”多簡化為雙方家庭共同商議婚期,部分地區仍保留送紅帖、合八字的習俗。
請期,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表示請求或邀請對方等待一段時間,稍後再行動或決定。它是一種禮貌的表達方式,常用于正式場合或對他人的尊重。
請期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其它部首,其中讠是一個獨立的字部,代表講話的意思。其筆畫數為9畫。
請期最早出現在漢文化中的經典文獻《左傳》,其中作者用“請”和“期”組合在一起,表示請别人稍作等候。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從文言文中演變為現代漢語并廣泛使用。
請期的繁體形式為「請期」,和簡體形式的寫法相似,隻是字形上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差異。請期的古時寫法略有不同,「請」字的字形較為相似,而「期」字的右側有一個進一步的附加部首,表示等待的狀态。
1. 他請期一下,等我回來再給你答複。
2. 我們需要請期一段時間,以充分準備這次重要的會議。
3. 老師請期大家安靜一會兒,我有一個重要的通知要宣布。
1. 請假:請求離開工作或學校一段時間。
2. 請教:請求他人的意見或指導。
3. 請帖:邀請他人參加活動或慶典的請柬。
1. 懇請:懇切地請求。
2. 要求:強烈或正式地請求。
3. 邀請:請求對方參加活動或聚會。
1. 拒絕:不接受或不同意對方的請求。
2. 立即:立即行動或決策,不需要等待。
3. 不請自來:不經過邀請而擅自到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