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窠的意思、臼窠的詳細解釋
臼窠的解釋
比喻陳舊的格調;老一套。 宋 黃庭堅 《次韻奉答吉老并寄何君庸》:“傾懷相見開城府,取意閑談沒臼窠。”
詞語分解
- 臼的解釋 臼 ù 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間凹下。 形狀像臼的:臼齒。 筆畫數:; 部首:臼; 筆順編號:
- 窠的解釋 窠 ē 昆蟲、鳥獸的巢穴:窠巢。狗窠。 借指人安居或聚會的處所:“抛卻山中詩酒窠”。 古同“顆”。 〔窠臼〕指文章所依據的老套子,陳舊的格調。 古同“棵”。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臼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ù kē,主要用于比喻陳舊、固定不變的格調或模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比喻陳舊的老套模式:指缺乏創新、因循守舊的表達方式或思維框架。例如宋代黃庭堅在《次韻奉答吉老并寄何君庸》中寫道:“傾懷相見開城府,取意閑談沒臼窠”,意為抛開陳規,自由暢談。
2.詞源與用法
- 出自宋代詩詞:該詞最早見于黃庭堅的詩作,通過“臼”(舂米器具)和“窠”(巢穴)的意象,暗喻束縛思維的固定框架。
- 與“窠臼”的關系:現代更常用“窠臼”(kē jiù)表達類似含義,但“臼窠”更強調“陳舊性”,而“窠臼”還可指代門軸結構或牢籠。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窠臼、陳規、老套、定式。
- 反義詞:創新、突破、新意、别出心裁。
4.現代應用示例
- 常用于文學批評或藝術評論,如:“這部作品雖題材傳統,卻跳出了臼窠,展現了新視角。”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4、7)。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臼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水谷中的磨石洗漿的凹陷處。它的拆分部首是小日,總共有9畫。臼窠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農耕社會,當時人們在磨石上磨擦農作物,使其變成粉末,進而制作食物。臼窠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臼窪」。在古時候,這個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沒有改變。一個例句可以是:這個臼窠已經使用了多年,非常耐用。組詞中可以包含臼窠的詞語有:磨石、谷物、研磨等。與臼窠近義的詞語可以是凹陷、磨痕,而與之相反義的詞語可以是平坦、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