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日後行事。《晉書·陶侃傳》:“ 侃 以孤軍一隊,力不獨禦,量宜取全,以俟後舉。”《魏書·高6*句6*麗傳》:“ 世祖 怒,欲往讨之, 樂平王 丕 等議待後舉, 世祖 乃止。”
(2).指後發舉事。《明史·劉基傳》:“天道後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後舉漢語 快速查詢。
“後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采取行動或處理事務,強調“延遲執行”或“等待時機”。
出處與示例:
指在他人或對方行動之後,再發起自己的行動,常見于戰略或軍事策略中,強調“後發制人”。
出處與示例: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後舉》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在後面擡舉或推舉某人。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受到他人的贊賞、提拔或推崇。
《後舉》由兩個部首組成:先是“後”字的“彳”部,表示行走的足迹;然後是“舉”字的“立”部,表示站立的人。筆畫上,“後”字有4畫,“舉”字有8畫。
《後舉》一詞的拼音是hòu jǔ。在古代文獻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具體出自其中的“世說諱”一則。目前為止,《後舉》這個詞并沒有繁體字形式。
根據研究,古時候《後舉》這個詞的寫法是相對簡單的。在古代印刷技術尚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多采用手工書寫或雕刻形狀相對簡單的字。因此,古時候《後舉》這個詞的寫法比較簡單,字形比較樸素。
1. 他因為出色的表現而在工作中得到了後舉。
2.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被公司高層後舉為項目經理。
1. 領導後舉:領導在工作中選擇并擡舉下屬。
2. 後舉人才:指才華出衆的人在事業或學術方面得到他人的推薦或提拔。
1. 推崇:表示對某人的尊敬、欽佩或喜愛。
2. 提拔:指對某人進行選拔和提升,以使其擔任更高職位或更重要的任務。
1. 诋毀:指故意貶低、中傷或攻擊某人。
2. 批評:表示對某人的言行、行為或表現持否定、指責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