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篇小說。杜鵬程作。1954年發表。1947年,國6*民6*黨軍隊重兵進攻延安。人民*********主動撤出延安後,在青化砭和蟠龍鎮兩場戰鬥中接連獲勝。周大勇連與主力失去聯繫,孤軍奮戰,殺出重圍。國6*民6*黨軍隊欲與人民*********決戰,結果受到重創。小說第一次塑造了彭6*德6*懷将軍的形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保衛延安漢語 快速查詢。
“保衛延安”這一表述包含多重含義,需從曆史事件、文學作品及象征意義三個層面綜合解讀:
戰役背景
1947年3月,國民黨調集25萬兵力進攻中共中央駐地延安,企圖摧毀中共指揮中樞。西北野戰軍僅2.6萬人,在彭德懷指揮下依托地形阻擊,為主力轉移争取時間。
戰略意義
毛澤東提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方針,主動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以運動戰消耗敵軍。戰役後40天内,解放軍在青化砭殲滅國民黨整編31旅,驗證了戰略有效性。
内容概要
小說《保衛延安》1954年發表,以1947年戰役為背景,描寫解放軍撤離延安後通過青化砭、蟠龍鎮等戰鬥扭轉戰局,并首次塑造彭德懷的文學形象。
文學地位
作為新中國早期軍事文學代表作,該作品通過周大勇連隊等情節展現軍民抗戰精神。
精神内核
成語“保衛延安”象征堅決捍衛家園的意志,源于中共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堅守根據地的曆史。
政治隱喻
戰役雖失延安,但通過戰略轉進維系民心,将軍事失利轉化為政治勝利,體現“以空間換時間”的智慧。
補充說明:若需了解戰役細節或小說文本分析,可參考權威曆史檔案或文學研究資料。
保衛延安是一個富有曆史意義的詞彙,包含着豐富的内涵。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代表着對家園、國土或重要地點的保護和捍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保(亻人 + 呆) - 8畫
衛(卩卩 + 未) - 6畫
延(廴廴 + 延) - 7畫
安(宀宀 + 女) - 6畫
來源:保衛延安這個詞短語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抗日戰争時期,當時延安是***************的根據地,也是抗日戰争期間中國人民*********領導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保衛延安的口號成為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動員和鼓舞人心的口號。
繁體字形:保衛延安。
古時候漢字寫法:保衛延安。
例句:他們英勇地保衛延安免受敵人的入侵。
組詞:保衛家園、保衛國土、保衛要地。
近義詞:守護延安、捍衛延安。
反義詞:危害延安、背叛延安。
【别人正在浏覽】